李零:心怀中国,读书行路

f3a8e6bc-18a9-408d-bb3e-c7333d17ebe9_size81_w400_h267

6月18日,著名学者李零的新作《我们的中国》座谈会在三联韬奋书店海淀分店举行,北京大学的唐晓峰、林梅村等著名学者出席。现场不出意外地挤满了读者,很多人站着听完了为时两小时的新书分享会。

此前,李零先生用八年时间,撰写了详细解读《论语》、《老子》、《孙子兵法》和《周易》的四部作品,后结集为《我们的经典》,其套装和单行本迄今销售超过了5万部,在学界和普通读者中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如果说《我们的经典》是通过对古代经典的阐释进入中国人的思想脉络,那么《我们的中国》则是从书斋走向名山大川,从历史地理的角度面向大地上的中国,提出了许多宏观而新颖的论点。该书一函四册,第一册《茫茫禹迹》讲述中国大一统国家形成的历史进程,总论中国地理的全貌。第二册《周行天下》跟随孔子、秦始皇和汉武帝的足迹寻访古今变迁。第三册《大地文章》包含了山川考察记,并以作者的老家晋东南为例做了深入研究。第四册《思想地图》侧重于思想史,尤其是“大一统”问题。多年以来,李零心里装着问题,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各地考察中国上古以来重要的城址、战场、祭祀遗迹、山川文物等,记下笔记,写成文章,这部分内容构成了《我们的中国》的主体。

座谈会现场,李零先生以“阅读中国,行走中国”为题,摘要串讲了四册书中的关键内容。“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中国,但是如果深究一下的话,‘中国’到底是一个地理概念,是一个民族概念,是一个文明概念,还是一个政区或者国家的概念?”他开宗明义,点出了这套书内在的宗旨,“我们的”中国,是对“主体性”的强调,实际上针对的是西方及海外学界长期以来基于民族国家等理论“解构永恒中国”的思潮。

与会学者高度评价了李零的研究。历史地理学家唐晓峰教授说:“每个人都有地理知识,如果能把它和自己的专业结合起来,会有很大的收获。李零在行走的过程中思考,把所见的东西用问题一个个串联起来,这样的行万里路对于学术研究是最有意义的。”北大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庆伟认为李零的书之所以好看,是因为有“人”,因而有“温度”。他还由此反思了自己身处的考古学科,“一不读书,二不行走,几乎是扎根在一个工地上。自然这样做出来的学问就是只看见瓶瓶罐罐,看不见人。”

在读者提问环节,一位高中历史老师结合教学经验谈了自己的感想,“现在的高中教学历史和地理脱节过大。”他向学生们推荐李零的书,“书里有很多内容,给我们这些从事基础教育的老师以启示,从中可以提炼一些新的知识点,一种研究精神。”

责任编辑:曹宇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开发:博云易讯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