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神”的最美诠释——读阿来《攀登者》

157158697067559b4641a66c5881529f0036d2e3de051

以描摹中国登山队员舍生忘死攀登珠穆朗玛峰为蓝本的《攀登者》(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年10月出版),系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阿来的最新力作。小说集中塑造了王五洲、曲松林、李国梁、徐缨等登山英雄群像,热切赞颂了他们为祖国和民族的利益,团结向上、不畏艰险、挑战人类极限、勇攀高峰的奋斗精神。

全书以时间为顺序,记录了1960年5月和1975年5月,中国登山队两次攀登珠峰的壮举。阿来以身临其境的描绘,生动叙述了中国登山队几代登山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克服重重困难,先后战胜恶劣自然环境、复杂地质地形、一路险情不断等不利因素,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以舍我其谁的奋斗豪情,终于实现了中国人成功登顶珠峰的梦想。

小说以一波三折的情节设置,浓墨重彩地刻画了中国登山队员和科考队员赤诚、奉献、担当的家国情怀。第一次攀登珠峰,虽然王五洲、曲松林、多杰贡布3名队员成功登顶,但是由于没有留下相关的影视资料,一些外国同行不相信中国人能从地质条件复杂的北坡登上珠峰。为此,王五洲等队员一直憋着一口气。时隔15年之后的1975年5月,中国政府再次作出攀登珠峰的决定,要求在实现成功登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对珠峰地区地质、地貌的相关科学考察任务。王五洲等人又义无反顾地加入这次登山行列。然而临行前,爱人徐缨与王五洲闹起了别扭。面对爱人的不理解,王五洲毅然舍小家顾大家,坚定地前往珠峰大本营,为攀登珠峰精心做着准备。出人意料的是,随后不久,作为气象学家的徐缨也以科考队员的身份,进驻珠峰大本营,成了光荣的登山队一员。王五洲夫妇由最初的闹别扭,到协手同心共为攀登珠峰拼尽全力,其间有个人情绪的变化,也有激烈的思想斗争。然而,正是充分认识到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才促使徐缨作出了如王五洲一样的人生选择。这种先抑后扬的叙述方式,不仅大大丰富了人物的个性,亦可让读者通过这些鲜活的事例,接受到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攀登者》语言流畅,注重细节刻画。简短有力的人物对白、真挚热烈的情感渲染,无疑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比如,当曲松林听到国家将再次组织登山队攀登珠峰时,“跌坐在宿舍阶沿上,眼含泪水,抚摸自己残了的脚”。而当其他队员来安慰他时,他却由衷地表达了“真像做梦一样”的向往之情。再比如,第二次攀登珠峰中李国梁等几位突击队员光荣牺牲时,在珠峰大本营坐镇指挥的王五洲再也坐不住了,决定亲自带领重整后的突击队向珠峰发起冲击。当终于登上8848.13米的珠峰山顶时,他激动地拿起步话机说:“报告大本营!报告北京!报告祖国!中国登山队九名队员成功登顶!”铿锵的话语、豪迈的情怀,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中国登山队队员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赤胆忠心。读到这里,我们心潮澎湃,情不自禁为英雄们的壮举钦佩不已,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人民倍感自豪和骄傲!

书中,阿来长于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写,丰富作品原色,推动剧情发展,烘托人物形象,从而传递出深刻的思想主旨。小说起首,便以诗化的语言,勾勒了一幅清澄、静穆的“神山”画面:“春天来到,在南亚次大陆过冬的蓑羽鹤向北飞行回返青藏高原的路线上……在它们前方,喜马拉雅山脉的最高峰珠穆朗玛巍然耸立,横亘在天际线上。”这种隐喻式的概描,把攀登珠峰的艰难,寥寥数笔就表现出来,也为中国登山队员的英勇出场作了有力的铺垫。文末,当中国登山队9名队员成功完成登山壮举时,阿来再次以苍劲之笔写道:“北归的斑头雁和蓑羽鹤身姿优美,拉开长长的阵列,乘着强劲的气流,正在飞越珠峰,飞向雄浑苍茫的青藏高原。”首尾照应中,以斑头雁和蓑羽鹤作比,把中国人民不畏艰难、众志成城、永攀高峰的精神气质,书写得令人动容。

阿来说:“登珠峰是用身体去感触自然界的伟大,感触自己人格与意志的升华。我写《攀登者》就是写精神。”品读这本豪气干云的爱国之作,阿来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对英雄的不尽仰慕,更是新时代对中国精神的弘扬和诠释。

责任编辑:cy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