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部丛书看“一带一路”上的学者担当

中华书局九卷本《葫芦文化丛书》已经发行一年有余,这部被誉为“国内外首部系统研究葫芦文化的扛鼎之作”,不仅在国内受到广泛好评,更出乎意料地引起众多海外媒体和友人的热切关注。

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白俄罗斯和马尔代夫举行的丛书捐赠仪式,“最葫芦·葫芦文化丝路行”展演活动引起当地民众的极大兴趣。白俄罗斯、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家的专家学者纷纷撰文,称赞该书“以葫芦为媒,搭建起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的友谊之桥”。

一部学术丛书的影响力突破了“学术圈”,引发了“文化圈”的热议,成为中国扩大“朋友圈”的纽带,充分显示了中华文化的巨大魅力,也彰显了中国学者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理应有所担当,也必将大有作为。

担当作为源自强烈的使命意识。学者要勇立时代潮头,做一名文化交流的开拓者。“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六年来,“共商、共建、共享”深入人心,“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全面推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文化是促进民心相通的源头活水,也是构筑“一带一路”精神大厦的重要粘合剂。《葫芦文化丛书》之所以在海外引起广泛共鸣,根源之一就是精准把握了多元文化中的契合点。葫芦在世界各国有着广泛的分布,种植历史十分悠久,在人类文明演进的不同历史时期,发挥了食用、器用、药用,以及观赏性、艺术性、人文性等多个重要角色,具有广泛的民间基础和文化认同。

葫芦虽小,却可以联通世界。《葫芦文化丛书》总主编扈鲁正是敏锐把握了葫芦这一文化特性,以葫芦为媒,用文化搭桥,用小葫芦联通起大世界。在扈鲁创办的葫芦画社,有数百件来自世界各地的葫芦藏品,每年数以千计的参观者中,海外友人逐年增多,并与美国葫芦协会、日本爱瓢协会等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葫芦爱好者们相聚在一间雅舍,探讨葫芦产业种植、工艺加工、民俗研究,增进了沟通,密切了友谊,深化了合作。《葫芦文化丛书》编委会中,就有来自新西兰、巴西、韩国、以色列、白俄罗斯等海外友人十余人,反映出葫芦文化的凝聚力与号召力。

担当作为植根于厚重的中华文化。学者要坚守学术初心,做一名文化自信的建设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屹立于世界文明的根基。葫芦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国人尚和合、求大同的文化理念,寄托着中国人对吉祥如意、福禄安康美好生活的追求。深入发掘葫芦文化的历史内涵与时代价值,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重要课题,也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宝贵文化元素。

学术贵有恒,守得住初心才能出得了精品。《葫芦文化丛书》从酝酿策划到出版发行历时三年,编纂团队专家学者达130余人,涵盖了全国多个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学者们系统发掘梳理古籍文献,深入民间采集整理神话传说,对国内多个地区的葫芦文化产业、葫芦节庆、葫芦民俗等进行实地调研,辑成《研究卷》《史料卷》《文学卷》《图像卷》《器物卷》《植物卷》《葫芦岛卷》《澜沧卷》《东昌府卷》等九卷,体现了全体编纂学者传承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使命情怀。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潘鲁生评价,这部丛书富有科学精神和人文视野,中华文脉历久弥新,需要的正是这样磅礴而专注的努力和实践。

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是广大人文社科工作者的坐标,也只有牢牢把握立足学术、面向大众、服务时代,才能不负一名学者的历史使命。这也许就是《葫芦文化丛书》留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责任编辑:cy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