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 双推计划:常销书 在榜畅销书 推荐畅销书 | 获奖图书

《免费午餐》见证柔软的力量

调查记者出身的湖南人邓飞,做公益最初的动力只是一名父亲的悲悯之心。他坦言因为自己来自社会底层,也有一个女儿,所以对同样来自底层孩子的生存状态特别感同身受。自打发起第一个广受社会各界关注的公益行动“微博打拐”后,邓飞在公益之路上变得愈发不可收拾。“免费午餐”是他启动的第二个微公益项目。究其原由是邓飞去贵州乡村调查时,看到因撤村并校而只能饿着肚子上课的留守儿童,引发其内心极大的触动,于是下决心要帮助孩子们免于饥饿,为他们发育的身体获取基本的营养公平。

当初邓飞及另外两个发起人凭着一腔的热血,和最初凑齐的2万元钱,几经周折,最终选在黔西县沙坝小学建起第一个免费的简易食堂。午餐很简单,但孩子们却异常开心,这让他们看到成功的希望。于是就有了2011年的4月2日,邓飞与500名记者同行在微博上发起了“中国乡村儿童免费午餐”活动。号召捐出3块钱,让一个孩子吃上一份免费的午餐。而一场如滚雪球般的全民公益慈善大潮也由此掀起。

两年后的今天,邓飞用纪实报告的形式将“免费午餐”行动开展以来的每个瞬间都汇集到这本书里,这既是工作总结,也是前景展望,更是一份行动参考,即给所有想投身于民间慈善事业的人一个参考。因为只要翻开这本书,就可以看到记者、艺人、小职员、基层公务员、大学生、企业家等数不清的志愿者,他们坚持了两年在做的这件事,期间发生了什么,经历了什么,收获了什么,又奇迹般地改变了什么!

在这本书中,不时会看到有这样的数字:截止到2013年11月,全国参与人数突破千万;募集善款超过7000多万元;项目惠及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328所学校,累计受益学生7万余名;提供了超过1000万人次的午餐;并最终推动国家确立并实施每年至少投入160亿元,用来改善乡村儿童营养。

毋庸质疑,中国的慈善公益事业离现代化、规范化还有相当的距离,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相匹配的慈善体系缺失,直接导致行业乱象丛生,频繁曝出的公益丑闻又每每令公众产生疑惑。而慈善这种本该就是来自民间的行为,却在当下中国人的眼中,变成了由政府牵头、成功人士及企业参加的一场场道德竞赛,谁捐的钱多,谁的境界就越高。

邓飞和他的团队在两年中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在不断地试错纠错中前行。不可否认,他们在行动最初的推进过程中,曾遭遇到一些地方官员的不满和阻碍,但随着项目覆盖范围的扩大,更多的人却是从怀疑、惊讶,逐渐转变为支持,进而积极参与其中。邓飞曾说“我们没有私利,所以敢于最大限度地公开透明”。他甚至在书中毫不避讳提到曾经走过的那些弯路,曾经遭受的责骂和抹黑。但他和他的团队一直坚持着走到现在。他们制定并遵循着“因地制宜建厨房,就地取材做午餐,家长乡亲来参与,公开透明可监督”的标准和原则,通过全国志愿者投票选举核心人员组建执行委员会,以负责重大事项的决策。而正是这种自下而上的,简单透明、稳定和实用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了每一个免费食堂运作的公正公开透明。单就这一点来说,邓飞和他所倡导的“免费午餐”模式的成功,在为探索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如何走规范化、可持续发展正路,如何确保每一个公益项目朝着专业、透明、高效的方向走下去,无疑起到了巨大的示范效应和积极的推动作用。

更令人欣喜的是,以“免费午餐”为代表的微公益模式的成功运营,也让政府看到互联网高速发达的今天,新媒体正开始帮助民间重新找回凝聚力。而这种看似柔和的力量,不仅激活了无数人的良善,洗涤了都市人蒙尘已久的心灵,而且正以温和的方式促成政府与民间力量的某种协同共治,从而实现更大范围内的良性互动。2011年10月,国务院正式启动“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确定每年至少投入160亿元,用于改善680个最贫困县乡村儿童营养。毫无疑问,是这项计划让这场全民公益行动最终成为了网络时代中国社会深刻变革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这几年,邓飞和他的伙伴在公益的道路上走的不容易,但是,要保持住志愿者那份执著的精神更不容易。幸运的是,随着国家力量的大规模介入,这个高速成长,覆盖全国的民间慈善团队正在邓飞的带领下,在朝着职业化管理目标迈进的同时,将继续整合多个儿童公益项目,为6100万留守儿童提供一个安全、健康、公平的成长环境。

邓飞说得好,中国不缺少写字的人,缺少行动者,于是,他选择做一个“行动者”。而我们也会看到,当无数微小的力量透过网络汇聚到一点,一切必将为之改变。

责任编辑:ZhuJing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