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传》[英]罗伯特•谢伟思著 李秀芳、李秉中译,华文出版社2014年2月第一版,定价68.00
六十年争议不断
英国学者最新解读:你所未知的斯大林
沈志华、郑异凡、左凤荣、张盛发推荐
30年来最好的一部斯大林传
只要他死后还被人评判,在后人的生活中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暴君?英雄?60年后的斯大林仍然备受争议,但真实的斯大林远未清晰。英国著名俄苏史研究专家、牛津大学历史学教授罗伯特•谢伟思撰写的长篇传记文学《斯大林传》中文版,近日由华文出版社出版发行。
以浪漫主义诗人闻名的早年斯大林,在前苏联建国起了什么作用?列宁留下取消斯大林总书记的遗嘱,斯大林为何没被撼动?执政期间的斯大林,发动文化革命、清除异己、暗杀托洛茨基,有何历史隐情?前苏联改革,继任者如何处置斯大林的遗产?地缘政治中,斯大林如何玩转“三巨头”,如何“领导”中共,如何介入朝鲜战场?斯大林俭朴至极、居家有爱,为何妻子自杀、女儿背叛、儿子牺牲在战场?
备受争议的斯大林,在争议中依然模糊不清。为找寻一个真实的斯大林,罗伯特•谢伟思下足了工夫。作者通过莫斯科尚未公开的档案、当事人的亲历证词以及私人收藏等资料,去伪存真,发掘了众多有关斯大林的非常重要的原始资料。一个傲慢与自卑、独裁与孤独、残暴与友爱相交织的“复杂斯大林”在书中异常清晰:从有才华的诗人到激进的革命者,从妻离子散到性格缺陷,从苏共领导人到发动文化革命、大清洗,从卫国统帅到世界强国,从红色“君主”到苏东解散再到普京时代,斯大林的每一步都体现着民族的、文化的、体制的、个性的、大国博弈的诸多因素。斯大林是制度的创造者,又是被制度操控的牺牲品……
作者研究斯大林,一方面是强调特定时代特定时期的特殊性,另一方面则是突出斯大林政治生涯中已经成为常态的一些特质。作者希图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故此书稿将“大清洗运动”的细节描写和十月革命的背景讲述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循着作者对斯大林的解读,读者看到了十月革命前、十月革命中以及十月革命之后斯大林政治地位的变化,1922—1923年斯大林与列宁关系的破裂,“大清洗运动”的起因与影响以及斯大林政治生涯的多面性……
对中国读者来说,斯大林的名字并不陌生。斯大林影响了中国,影响了中国共产党,影响了中国革命乃至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者用一定的篇幅,讲解了斯大林与毛泽东的关系、朝鲜战争时期的苏中关系、斯大林去世中国的反响……与世界一样,中国人对斯大林也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西方人怎么描述、评价斯大林,这也是中国读者十分感兴趣的话题。所以,本书的引进、出版,对中国读者来说,不啻为一部不可多得的解构斯大林的优秀作品,对解开盘绕在中国读者心上的斯大林谜团、认识挥之不去的斯大林幽灵现象、反思苏联解体原因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其意义更为现实。
作者罗伯特•谢伟思为英国牛津大学历史学家、俄苏史研究权威。长期致力于前苏联及当代俄罗斯、东欧政治、历史与社会研究。著作有《列宁:政治生涯》、《俄国革命:1900-1927》,《托洛茨基传》,《同志们:共产主义世界史》、《俄罗斯现代史》。其研究以“有声有色的调研”和档案使用为特色,时常出乎西方学者意料。《托洛茨基传》因为一反西方观点,将托洛茨基还原为“冷血至极而无情到底”为英国知识分子不满。2010年,其《斯大林传》《托洛茨基传》因受到英国著名的俄苏史学者、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教授奥兰多・费吉斯(OrlandoFiges)在亚马逊网站上恶意攻击,引发学界的空前支援,这桩匿名攻击案以费吉斯公开道歉结束。
本书出版后,在西方世界获得了肯定。《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指出,《斯大林传》是继《列宁传》之后罗伯特•谢伟思的又一力作。《斯大林传》以大量史料为基础,为读者描述了一位将苏联引向现代军事—工业强国的领导人形象。他对这个大帝国的强势统治即使是沙皇都会羡慕。在这部传记中,斯大林不再是高高在上、难以接近的权威,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真正的人,是一个仍然受到几百万前苏联民众敬仰的缔造者。
《金融时报》文章评论道:在作者眼中,斯大林是一个冷酷、狡猾且凶残的统治者。但这不是全部,斯大林还是一个有爱的丈夫和父亲;一个会写诗、爱唱歌的人;一个喜爱阅读的共产党领导政治家。谢伟思的《斯大林传》是一部构思精巧的著作。虽然仍有部分前苏联档案未被公开,但是作者的博学、系统研究以及自身能力弥补了这一遗憾,这部传记依然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