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 部门工作动态 | 集团新闻 | 媒体关注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专题报道 | 一周回顾

主旋律、新元素、触“雷区”近群众、强外宣

贵州农民编演的花灯戏《十谢共产党》戏词在《人民论坛》栏目中亮相,李娜法网夺冠的消息文配图“登顶”头版报眼位置,评论部刊发系列文章回应社会关切、《求证》栏目探寻喧哗背后的真相,《乡村爱情交响曲》讨论文章观点犀利……今年以来,《人民日报》诸多报道一经刊出,总会引来社会各界一片叫好声,网友迅速发帖或在微博上转发声援。大家纷纷表示,党报的面孔非常亲切,越来越给力了,越来越朝着“新闻纸”的本质属性渐行渐近了。

主旋律 唱得动听唱得响亮

●注重宏大叙事小处着眼

●变单向传播为双向互动

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人民日报》进行周密详尽、有条不紊的部署,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为把这一重大新闻宣传战役推向高潮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充分发挥好了作为党治国理政的重要资源和重要手段的作用。

《伟大历程》栏目的延伸报道有《评说》、《追寻》和《图表》,并尝试用微博做链接,把历史事件报道与现代传播手段结合起来,增加了可读性和吸引力。《红旗飘飘》专栏要求记者深入采访、深入挖掘,注重突出党性光辉、突出时代精神。理论版推出《寻根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系列专版,刊出井冈山精神篇、长征精神篇、延安精神篇、大庆精神篇、“两弹一星”精神篇、雷锋精神篇等专版,思考深邃、立意高远。理论版还推出《光辉旗帜伟大道路》专栏,刊登《准确把握党的历史的基本内涵》等文章,与反映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的报道相互配合,重在揭示本质和规律。与中国作协合作启动“红旗礼赞”纪念建党90周年征文活动,刊发大量文学作品,其中有不少思想性、艺术性都十分突出的佳作。《党建周刊》推出“红船驶来90年”系列报道,侧重从当代视角来阐述伟大精神,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探讨党的建设所面临的新课题。6月20日~7月2日,《人民日报》将推出编排精美、主题鲜明的90块特刊,与广大读者一道欢庆中国共产党90华诞。

在注重宏大叙事的同时,《人民日报》也注重从小处着眼,给一线共产党员一扇展示自己、鼓舞他人的窗口。新年伊始,《党建周刊》推出《身边的共产党员》系列人物报道专栏,将笔触伸向普通党员的工作和生活。被访对象中,有安全行车85万公里的1路公交司机马庆双,有步行巡查高压线路3万多公里的供电公司巡线员刘枫,有23年与轮机做伴的水上消防队员周小春,还有缴获毒品179.836千克的女民警任秀虹……他们没有完美的高大形象,只有亲切的可爱笑脸;没有激烈的高谈阔论,只有朴素的笑语盈盈。这些报道通过一滴水折射太阳的光芒,让小人物辉映出了大意义。

《人民日报》强调,建党90周年报道要把握好三个取向:要展示更要揭示、要温度更要深度、要回望更要展望。2月9日,《人民论坛》专栏发表《“十谢歌”走红折射了什么》一文,就贵州省龙凤村农民自编自演的花灯戏《十谢共产党》火遍乡村的新闻事件发表评论,生动展现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农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感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美好憧憬。之后,“十谢歌”在网上迅速走红,网友大力拥趸,发帖支持。有的说:“‘十谢歌’不仅唱出了贵州龙凤村农民的心声,也唱出了全国广大农民的心声,唱出了全国人民的心声!”有的说:“《人民日报》刊发这样的文章,真实地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声音。‘十谢歌’是感恩和感动,更是勉励和激励。”

在报道中,《人民日报》变单向传播为双向互动,变我说你听为你说我说,扩大报道的参与度,提升报道的关注度,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五四青年节那天,人民日报社启动大型主题活动追寻,由18所高校的90名大学生组成9路追寻小分队,分3批沿着党诞生、发展、壮大的红色足迹,寻访在党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纪念地,重温90年光辉历程,感悟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追寻活动的报道成为《人民日报》、人民网的一大亮点。年轻学子在报纸和网上发表的文章亲切鲜活,富有时代气息,字里行间体现出可贵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令人感动,催人奋进。

新元素 丰富多彩浓墨重彩

●创新版面语言展现朝气锐气

●驾驭新媒体壮大主流舆论

由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2010年世界品牌500强中,人民日报社排名第411位,比2009年的430位上升19个座次,位列排行榜上升最快品牌排行的第三位。这次中国内地共有17个品牌入选,媒体只有中央电视台和人民日报社两家。爬上去艰难,滑下来容易。《人民日报》编委会强调,要始终保持“在路上”的状态和“在跑道上”的姿态,树立时不我待的危机意识,不甘平庸,锐意创新,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大循环。

互联网对传统媒体构成巨大冲击,《人民日报》却能娴熟地驾驭新媒体,以此来壮大主流舆论。1月9日,腾讯网在《凶猛寒流席卷中国》栏目刊发《贵州遵义交警抗凝冻啃雪坚守岗位》的图片,立即被多家媒体转载,引来数万网友追捧,啃雪交警由此蹿红。1月14日,《人民日报》以《“啃雪哥”:山势高 雪也干净》为题,长篇报道贵州绥阳县交警黄新德坚守岗位成网络红人的故事。这则报道向读者表明,党报不仅不排斥网络舆论,而且会有力地支持、肯定网上的正确舆论。

党报创新无止境。《人民日报》破制约、解难题,改体制、建机制,改进报道、创新版面,散发出一种奋发进取的朝气和开拓求新的锐气。6月5日,《人民日报》头版报眼位置刊登消息《勇夺法网冠军 书写亚洲传奇 李娜登顶大满贯》,并加粗框套红,四栏主图半版宽度,处理得大气磅礴浓墨重彩,引起美联社、路透社、新加坡《联合早报》等国内外媒体和网民的高度关注,引发强烈反响。美联社在《China and Asia savor Li Na's win(李娜在亚洲引发轰动)》的报道中对此给予特别关注。原文编译如下:在中国极具影响力的《人民日报》在头版刊登了一幅超大的李娜亲吻奖杯彩色图片,图片之上配有“李娜登顶大满贯”的标题。腾讯网、新浪网、网易网等门户网站和人民网、新华网等重点新闻网站都在显著位置关注《人民日报》的这则报道。网友“徐达内”的微博写道:“如果说李娜夺冠继续霸占中国几乎所有知名都市报今日封面并无悬念,那么,来自《人民日报》的超规格待遇更能说明问题。”

经过编采分开和扩版改版,《人民日报》权威媒体的形象得到巩固和加强,在舆论格局和受众心目中的权重继续提高。《人民日报》坚持早说话、敢说话、会说话,在热点事件发生时不失语、不乱语。网上疯传“《人民日报》痛批赵本山”,其实不然。《乡村爱情交响曲》热播后,5月24日的文艺评论版《看台人语》栏目刊登两篇文章:一篇是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研究生薛晋文写的《“乡村爱情”缺乏农民情感》,指出“乡村爱情”系列剧显得单薄和浮泛,难以彰显农村剧的真正艺术品格和审美价值,缺乏对农民的真诚体恤;另一篇为百度贴吧网友“俺要甩两笔”的文章《“乡村爱情”是一部轻松喜剧》,觉得该剧人物贴近生活、贴近农村,是给人减压的喜剧,要求它反映农民面临的困境是一种错位,现在电视剧类型很多,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不喜欢青菜非说青菜不健康,这是不可取的。两种不同的观点同时刊出,符合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网上盛传的所谓“《人民日报》痛批赵本山”一说仅拿第一篇文章说事,无疑是断章取义、以偏概全。

触“雷区” 挑战难度彰显高度

●疏导社会情绪、引导社会热点、凝聚社会共识、回应社会关切

社会普遍关心的敏感问题或焦点话题往往被视为不能碰触的“雷区”,《人民日报》不仅没有采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回避态度,而且勇于面对,发挥评论和理论的传统优势,强化新闻策划意识,主动及时、创造性地设置议题,积极回应、因势利导、析事明理,引导人们正确理性地看待问题,增强了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从1月开始,评论部在观点版推出本报评论部系列评论,至6月9日,共刊发5组20篇,分别为“为什么必须强调群众工作”、“如何提振政府公信力”、“如何协调社会关系”、“关注社会心态”、“如何回应社会关切”等5个系列,以中央精神为切入点,结合现实热点,对群众工作、社会管理创新等进行深入阐释和解读,体现了执政党在社会管理创新等方面的积极探索,思想深刻、表达鲜活,起到了疏导社会情绪、引导社会热点、凝聚社会共识的作用。《倾听那些“沉没的声音”》、《警惕政府“无形资产”流失》等文章直面当今社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在专家、学者、普通读者中引发轩然大波,网上拼命转载评议,网友大喊解渴大呼过瘾。难怪有专家如此评价:本报评论部系列评论稳健而不畏缩,深刻而不偏激,尖锐而不尖刻,朴素而不简陋。

在一些引起广泛关注的“炫富”与“仇富”、“炫权”与“仇官”事件中,背后的症结往往归结到社会公正问题。2月16日,《人民日报》理论版刊发任理轩文章《理性看待当前的社会公正问题》,对解决社会公正问题提出突出“三个重点”的建议,为读者进行理论上的诠释和思想上的引导,对统一思想认识和促进社会和谐起到积极的作用。5月10日,理论版刊发任理轩文章《科学对待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在社会热点问题频发这个现实面前阐明一种态度和立场,提出从容应对的办法,有助于推动全社会形成基本共识。文章刊发后,新华网、中国政府网、新浪网、搜狐网等网站纷纷转载。有读者表示:“读完任理轩,似乎吸了一口新鲜空气。”还有网友留言:“这篇任理轩文章实际上提出一个‘社会关注晴雨表’的问题,提示人们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从民意舆论上看‘气象’。非常及时,也很必要!”

客观上说,从报纸性质和选题难度来考虑,设置这些选题存在很大的风险,需要莫大的底气和勇气。事实证明,《人民日报》迎难而上,敢于担当,在多元多样多变的时代有力地引导舆论,回应社会关切,获得了巨大成功。

接“地气” 贴近基层贴近群众

●密切联系群众,传递为政心声

●关注基层民主政治,探讨基层热点话题

作为新年版面微调的成果,《连线基层版》取代《纵横版》,1月7日正式亮相,成为《人民日报》版面家族的新成员。《致读者》说:“郡县治,天下安。‘十二五’开局之年,我们将焦点集中在地市县这个承上启下、联结城乡的重要区域,反映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等各领域的新思考、新探索、新进展,倾力为您奉上‘接地气’的报道。我们的栏目中,《倾听》、《微观》关注基层治理的制度创新和普遍问题,前者言事,后者论理,前者侧重外部观察,后者传递为政心声。《体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从百姓视角,讲百姓故事。《议事会》则关注基层公共治理、民主建设中的互动与协商。”4月18日,《连线基层版》整版以《基层的那些年轻人》为题,加编者的话,刊登5篇报道,从不同侧面报道年轻人选择“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艰苦创业的故事,对培养当代青年对群众对基层的感情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密切联系群众、落实“三贴近”原则,是《人民日报》一以贯之的办报方针。从1月25日~2月18日,《人民日报》精心组织新春走基层采访活动,社长张研农亲自带队走基层,21路采访小分队、来自不同编采部门的36名记者,分赴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沿海侨乡和灾区集中采访报道,放弃休息、勤恳敬业、作风过硬,写出一批高质量稿件。《人民日报》共刊发新春走基层活动稿件(图片)243篇(幅),内容亲切生动,形式丰富多样,报道有声有色。许多基层群众称赞《人民日报》报道是“兔年最好的礼物”。

《人民日报》历来关注基层民主政治,探讨基层热点话题,讲述百姓身边故事。1月5日~26日,《民主政治周刊》推出关注城市基层民主系列报道,包括《社会组织推动社区民主管理》、《北京:社区居民热选当家人》、《居民议事会操练社区民主》、《社区好与坏 居民说了算》等4篇主通讯,并配发评论,分别从民主管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角度,介绍城市基层民主建设的新发展,总结城市基层民主建设的新经验,解读城市基层民主建设的新气象。整组报道在谋篇布局上环环相扣,内容逻辑严谨,观点互有照应,形成了“1+1+1+1>4”的效果。而且,记者并没有把先进典型描述成高大全的完美形象,而是在肯定其成绩的同时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对于外来人口、流动人口、中青年居民参选热情不足,居民自治与业主自治之间不融合等问题,没有回避,而是对需要完善的地方提出希望,通过理性思考给出应对建议和解决办法。

强外宣 夺取先机赢取主动

●提高原创首发率,争取舆论主动权

●多种形式呼应,多个媒体阵地合唱

围绕中央提出的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国内国际传播能力的战略任务,《人民日报》加强对国际重大事件的报道和评论,广泛宣传中国理念、中国模式、中国主张,有效引导涉华敏感舆论,提高报道的原创率、首发率、落地率,努力在国际舆论斗争中争夺话语权、赢得主动权。

1月13日、14日,《人民日报》先后刊登《从历史事实看钓鱼岛主权归属》、《是“开拓日”还是窃取日?》,立即被国内外各大网站转载,引发热烈讨论。去年9月,中日钓鱼岛海域撞船事件爆发,国际部安排专人紧跟相关事态的发展,并制定在几个敏感时间节点进行有针对性报道的计划,揭露日本窃取我领土、霸占钓鱼岛的企图,驳斥日本有关钓鱼岛历史问题的欺世谬论。今年1月13日,菅直人在日本民主党全国大会上公然声称钓鱼岛是日本的固有领土。国际部了解到,两名石垣市议员企图在1月14日登岛,日本国内有关团体还将在1月14日当天组织游行。于是,国际部与外交部边海司联系,共同策划和组织了上述两篇文章,并将其翻译成多种语言推荐给不同媒体,产生了很好的国际影响力。在这场时间紧、任务急的舆论斗争中,国际部事先有沟通、有准备,事后有反应、有后续,真正做到了“不打无准备之仗”、“打赢有准备之仗”。

提高驾驭国际舆论、在同一舆论场博弈的能力,应打好国际舆论引导“组合拳”。近几年,《人民日报》加强国际报道的统筹协调,充分整合融合国际部等编辑部门、《人民日报·海外版》、《环球时报》(中文版、英文版)、人民网外文频道等资源,发挥好不同媒体报道的特色和优势,做到“多种报道形式呼应、多个媒体阵地合唱”,形成报社整体上的舆论共鸣。

2月16日以后,利比亚爆发的骚乱及流血事件不断升级。《人民日报》将“祖国接我回家——聚焦利比亚撤员行动”报道工作分为动态报道、阶段性报道、总结性报道3个层面,对报道提出具体要求:在内容上,把报道撤员行动的细节与核心新闻人物的讲述相结合;在形式上,把报纸的文字、图片报道,与网络的视觉、视频、互动手段相结合;在工作机制上,实现撤员报道的全媒体、立体化。2月28日,视点新闻版推出专版,刊登国际部、经济社会部和上海分社记者联合采写的特稿《回家的路不再遥远》、钟声言论《殷切的祖国之爱》等;3月1日,视点版再推专版,刊发特稿《危难时刻,祖国是最坚强后盾》、钟声言论《假如没有强大的祖国》等,参与采写的队伍中又增加了政治文化部和广东分社记者。3月2日,视点版又以3/4版的篇幅刊发第三篇特稿《妇女儿童先撤 党员干部后撤》。人民网从2月28日起在主页推出《祖国接我回家》专题,除完整转载报纸内容外,还以更多视频、更丰富的图片,全景式、多媒体展示更多撤员细节和现场画面。3月21日,钟声文章《不要放弃用和平手段解决危机的努力》刊发后,路透社、《华盛顿邮报》、英国广播公司、美国广播公司、推特网等国外知名媒体对其进行了广泛转载和关注。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