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 部门工作动态 | 集团新闻 | 媒体关注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专题报道 | 一周回顾

盘点2014阅读记忆:催热阅读的社会风标

诺贝尔文学奖

尽管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作品“进入”中国已有年头了,但真正使他的书热销还是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出。莫迪亚诺获奖后,他的作品或紧急加印投入市场,或紧急翻译面市。被瑞典皇家科学院评价为“我们时代的普鲁斯特”的莫迪亚诺,作品中充满追寻、记忆、身份、时间的永恒主题。

今年诺奖得主莫迪亚诺的作品在20多年前就被引介到中国,法语文学圈对他非常熟悉,但莫迪亚诺的名字对普通读者还很陌生。直至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公布前,上海译文出版社初印的8000册《地平线》尚有不少库存,而在10月9日晚诺奖结果公布一小时后,之前几乎没有明显销售量的莫迪亚诺著作,在当当网、亚马逊、京东商城等大型电子商务网站的状态,无一例外地变为“预售”。不到一天时间,当当网莫迪亚诺图书预订量超过一万册。除加印外,上海九久读书人文化实业有限公司还宣布,在莫迪亚诺获诺奖之前,就已买下了其《夜的草》《八月的星期天》《凄凉别墅》《星形广场》等8部作品的版权。

点评:自2012年莫言获得诺奖后,国内读者格外关注这一奖项,这是不争的事实。如果某位诺奖得主能够受到国内作家认可,则最好不过。喜欢莫言、余华的读者,自然会读一读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喜欢王朔的读者,自然会读一读莫迪亚诺的《暗店街》。另外,莫迪亚诺作品的故事性强且能抓住年轻读者,是受到读者欢迎的一大关键。

互联网思维

去年,《大数据时代》大受欢迎,此后,与互联网思维相关的书籍便开始成为出版业的新宠。今年8月,被誉为“互联网转型必读书”的《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上市,一周即宣告销量突破10万册。

而《决战大数据》《O2O: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革命》《数据之巅:大数据革命,历史、现实与未来》《互联网冲击:互联网思维与我们的未来》《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互联网新思维:未来十年的企业变形计》等都是关于互联网思维图书的代表作品。

出版社紧跟热潮,网友们也紧赶时代步伐,开始在论坛中交流“互联网思维”,并列出了包括《大数据时代》《免费》《互联网商规11条》《平台战略》《O2O: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革命》《大数据营销:定位客户》等在内的10本互联网思维必读书。

点评:在今天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电商、自媒体、大数据对每个行业都发生着深刻的影响和变革,也侵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纵观2014年热销图书趋势,社会热点对阅读潮流的影响是一大亮点。其中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催生阅读热点,而聚焦互联网思维、微信思维的图书更成为热点。

马云

2014年12月,由史玉柱、冯仑、任志强等12位马云身边的大佬朋友共同创作的《近观马云》上市,首印20万册被预订一空。事实上,关于马云的图书畅销,这不是第一回,也不会是最后一回。自2006年第一本马云的书《马云创造:颠覆传统的草根创业传奇》诞生以来,关于马云的图书一直是出版界的热点。据开卷数据显示,写马云的图书品种多达170种,打着马云的旗号,如“马云推荐”“马云作序”类的图书更是多得数不胜数。

2014年,据数据显示,与马云相关的图书就有58本,相当于平均每个月至少有4本与马云相关的图书上市。事实上,《近观马云》热销的同期,仅12月上半月就有《马云给年轻人的人生规划课》《马云营销课》《做马云这样的男人》等5本图书同时上市。

点评:“马云”一直是图书市场的“香饽饽”,随着阿里巴巴于2014年在美国上市,“马云热”更是直接导致了出版界的井喷。而今年的确是马云图书集中爆发的一年。如此多关于马云的书,让人眼花缭乱。但事实上,这些图书中没有一本是马云本人写的,好多甚至是根据网络相关内容剪切、复制、编辑而成。马云图书热,也显示出出版人、读者对商业成功人士的刻意追逐。连马云本人也很讨厌机场书架里摆的马云谈创业、马云励志等图书。至少他自己觉得不是所谓励志的人,只是很有运气走到现在。

黄金时代

“十一”国庆节期间,随着电影《黄金时代》上映,萧红这位民国时期的才女作家以及其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再次走入人们的视线。除了萧红的代表作品《呼兰河传》《生死场》等重新再版外,以萧红为主人公的传记类图书更是扎堆亮相,图书市场出现了萧红作品及其传记图书的小阳春,如《爱与漂泊:萧红传》《我们都是爱过的:萧红传》《漂泊者萧红》等,电影对于图书的拉动又一次成为业界讨论的新闻点。

点评:相比同时代的一些女作家,如张爱玲、丁玲,萧红则略显寂寞。尽管观众对于满心期待的《黄金时代》的评价褒贬不一,但不得不说,关于萧红的讨论却成为热点,也随之带动了萧红图书热。此前对于萧红并不是特别了解的读者,在传记电影《萧红》和《黄金时代》的引导下,开始阅读萧红的书,深入了解萧红本人,这不能不说是电影之外的一件幸事。

诗歌

随着“读首诗再睡觉”“为你读诗”“一束光”“第一朗读者”等一批诗歌微信公众号的走红,人们最直观的感受是,诗歌好像正在从圈子里的创作和阅读走进普通人的生活,“诗人的诗”借助不断攀升的粉丝数和订阅数,似乎正在变为“大众的诗”。作为中国主流文坛地位逐渐边缘化的诗歌,正借助微信重新吸引如此多的关注。当诗歌遇上微信,二者擦出火花,似乎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点评:从传播方式来说,快节奏的城市生活方式和技术的进步共同推动着“读屏”时代的到来,在这样一个时代,人们已经很难挤出长时间段来阅读长篇小说那样的大部头,而诗歌这种抒情短制恰恰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给刷屏族们以最直接、最强烈的感受和共鸣。

科幻

日前,在中影集团近期公布的24个电影项目中,3部制作成本最高的影片为《超新星纪元》《流浪地球》《微纪元》,游族影业宣布即将拍摄《三体》,导演宁浩将投入拍摄的《乡村教师》等都是科幻片。多年乏人问津的国产科幻电影,即将迎来一次全面爆发。

11月12日,不管是《星际穿越》在全国82个城市的170多家超大屏幕影院上映,还是同一天在成都举行的第三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颁奖仪式,都引起了观众和读者对科幻文学作品阅读的极大兴趣,期待能有更多的科幻力作满足日益高涨的科幻阅读需求。

点评:近年来,美国的科幻大片在中国培养了一大批科幻电影观众,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科幻电影及科幻文学。2014年,对科幻文学来说是一个好的开始。刘慈欣的《三体》红到国外,一些主流媒体和知名科幻作家均对《三体》好评如潮。科幻小说的春天,在这个寒冬似乎已经来临。

自然笔记

2014年,一系列关注自然图书的出版,使得自然文学的社会关注度随之提升。《自然笔记:一平方米的寂静》《看不见的森林》《怎样看到鹿》《早安!我的植物邻居》等,都是此类图书的代表。

点评:贴近大地,观察和记录身边的草木、昆虫这些“大地上的事情”,让读者们在作品中感受自然之美。书中所聚焦的人与自然、人类精神与自然这些古老但被现代人逐渐淡忘的问题,是值得我们反思的。当下人们对于此类图书的关注及喜爱,背后折射的是人们对于回归自然并获得心灵自由和内在宁静的渴望。而阅读的过程是一次心旷神怡的审美之旅,也是一次开阔视野的求知之旅。

责任编辑:袁思源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