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莉诗集·69》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6年6月
在本人30余年的写作生涯中,记忆中除有那么两三次为人情所累而写过两三则很勉强的诗评外,从不对诗创作发表任何意见。毕竟术有专攻,尽管同属文学大家庭,不说因诗就是文学皇冠上那颗璀璨明珠而高山仰止之类的套话,只是以为自己不具备对诗创作说三道四的自信与能力而已。而这则由《池莉诗集·69》所引发的文字,要说的多半也不是池莉诗创作本身的如何如何,而只是由此而引发了若干与之相关的一些边缘性感慨而已。
本人虽不敢就诗创作说三道四却也还能识文断字,从这部诗集的“后记·我的写诗简史”中获悉:此女子十岁前始作诗,倘按一般流行说法:这当属“神童”“才女”一类而应享有万般宠幸之福,无奈女子时运不济,偏偏要赶在一个特定的年代“出风头”。这段“刻骨铭心”的遭遇会给这位女子心灵带来什么样的终生“阴影”我们不该妄言,而所能知道的信息就是她平生三次大规模地烧毁诗稿,尽管其小说创作成就早已蜚声文坛30余年,但出诗集还是在“酒壮怂人胆”状态下的冲动决定,因此这既是作者人生的第一部诗集,也可能是她此生唯一的一部诗集。
读这段“写诗简史”,不免平添几分心酸。所幸那已成历史;所幸作者“更有一种期待,那就是:诗集一旦出版,恐惧不治而愈。有生之年,不再屈服于羞辱,不再过度害怕他人,不再总是更多地感知生存的可憎。”现在诗集终于漂漂亮亮地出版,祝愿作者期待成真。
作为人生第一部诗集,公开面世后池莉的反应却是十足的低调,基本一副“退隐”的姿态。在“度娘”上输入《池莉诗集·69》关键词,果然是著名作家,其名下的信息显示有19万条之众,只是再往深里点,就会发现在这19万条中真正与诗集相关的信息不过三五则,其余不是重复就是与诗集无关。而在那有效的三五则信息中,最有内容的一条当属《楚天都市报》在位于武汉的新华书店泛海店为诗集举办了首发式,池莉在现场为读者作了《加油!活着》的文学演讲,并透露“诗集的首发,将是她最后一次在公开场合露面”。果然,除此之外,在公开媒体上,再未见到池莉为自己的诗集参加任何活动,也没看到她接受任何媒体的任何采访,还有对这部诗集的评论也几乎为零。莫非真的是“我悄悄的走,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然而,在这21世纪的当下,真要做到“悄悄的走”也着实不易啊。就在我惊异于《池莉诗集·69》出版后的一片静寂时,无意中却发现了另一片“欢乐谷”,那就是以各种形式呈现的自媒体正围绕着这部诗集而“狂欢”。
说“狂欢”基本上真是一种写实的描述:在一个应该是个人的微信公众号上,我看到一则题为“我懂得用蜿蜒逶迤的方式把你送到最简单明亮的事物里头”的小美文,这题目就来自池莉的诗句,不长的文字,很感性也很美。阅读者竟然有两万余众,其后跟帖留言者也不少;在另一个微信公众号上,我又看到一则题为“我破坏自己的样子简直就是建设自己的人生”的短文,题目同样来自池莉的诗集,同样也有一万多的阅读,同样也有不少的留言;还有以H5形式呈现的“读你的诗,看时光在夏夜倒流”;还有做成听书的“当我大放悲声,万物都告凋零”;还有、还有……
以上还仅仅只是本人——一个对新媒体几乎不关注者无意中的目之所及。我无意妄测类似这样的“自觉狂欢”还有多少?也不想再专门花时间去刻意搜寻统计一下更具体更庞大的数字,但即便上述之罗列等于穷尽,我也愿意为之“鼓噪”几句。
我赞赏这种“自觉狂欢”。《池莉诗集·69》公开面世时间不长就冒出了这么多自觉的读者与论者,这些写作者,当然还包括他们的读者与跟帖者虽来自方方面面,但基本不是所谓专业的“文学工作者”,与池莉本人则更是素昧平生。因此,这样的写作也好、阅读也罢,一概与职业无关、与功利无关、与友情无关,有关的只是自己的兴趣与喜好,而且一定是真爱真好,并且还将自己的真爱真好付诸于文字实践,再用新媒体这种形式进行传播,与同好者分享。坦率地说,这样的践行远比那些大而化之地、空泛地倡导“全民阅读”的“高大上”文字要有意义得多;也比那些有组织有计划的所谓推广与营销要有价值得多。
我欣赏这些来自“自媒体”的“自觉狂欢”的文字。他们大都优美感性,不造作不矫情,一言以弊之:不装!这些文字虽然不引经据典、没专业词语,但肯定是认真看过了原作,肯定是打内心里有感而发,透出“真性情”三个字,因而阅读的过程多少总会令人心有所动。我不是否定引经据典和使用专业词语,但我讨厌的是那种披着引经据典的外衣和拿腔拿调的专业词语来掩饰压根不认真读原作的苍白,这种“无情”的文字不会给人带来任何美感,相反剩下的就只是无趣乃至生厌。
我承认在当下庞大的“自媒体”大军中良莠不齐,杂草丛生。但我还是要感谢这些优质的自媒体,这些来自民间的“狂欢”冲破了所谓那专业陈腐的槛栏与壁垒,带来了真性情与深呼吸,这是一种生命的律动,活生生地可触可摸,有体感、有温度。行文至此,还是回到池莉的诗集并借用她的诗句作为本文的结束吧——
文字可以属于任何人
却并不是任何人都有机会和力量
拥有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