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云出席中国出版集团“走出去”工作会议并讲话

五年来,中国出版集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宣部、国新办的坚强领导下,在总局的指导和帮助下,深入实施“三化目标”“六大战略”,做大做强出版主业,坚定不移地推动出版全方位“走出去”,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突破,今天现场展示的外向型精品图书和表彰的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等就是明证。

总体来说,近几年集团“走出去”工作成绩显著,成为中国出版“走出去”的排头兵,为服务党和国家大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是集团在国际传播力、竞争力、影响力方面不断提升。如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承办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已成为世界第二大书展。

二是集团在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丝路书香工程、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等重点项目的中标率、完成率、出版质量始终名列前茅。

三是亮点多。从数据看,第二十四届图博会上,集团7家主题图书海外编辑部集中亮相,成为书展的焦点。三联书店《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已经输出了20来个语种版权。中华书局《于丹<论语>心得》签约33个版权输出合同。人民文学出版社《山楂树之恋》已输出到18个国家和地区。商务印书馆《图解汉语辞典》共出版64个语种。无论是从出书数量和质量上看,都有不断的突破。如三联书店的《鸦片战争再研究》,版式、开本、翻译、出版质量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从合作模式上看,集团与一大批海外汉学家、知名作家签约,共同策划选题、共同翻译出版,已经成为趋势。从区域布局上看,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走出去”也是蔚然成风。还有一些亮点,如《国际出版周报》已经成为中外出版业交流的新平台。《汉语世界》刊载的文章越来越国际化。中译出版社开展“外国人写作中国计划”、少数民族作家图书翻译出版工作。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组织调动力量,出版《中印文化交流百科全书》《中印经典和当代作品互译出版项目》。

四是成效显著。五年来,集团版权输出名列全国第一,荣宝斋出版社就输出了300多项;实物出口数量稳居全国第二,中图全资开设分支机构、并购海外出版社、入股优势项目、建设易阅通等平台,推动数字出版产品“走出去”均取得实质进展。

刚刚闭幕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站在了新的历史方位,处于伟大的历史转折点。中国出版“走出去”也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下面,就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将其全面贯彻落实到出版“走出去”工作中,谈几点不成熟的体会,供大家参考。

第一、明确新时代推动中华文化和中国出版“走出去”的新目标、新任务。

这里的目标任务,可以从总任务和出版“走出去”的工作属性所具有的特殊任务两方面来看。总任务,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出版“走出去”工作就是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营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具体讲,就是要进一步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第二、出版“走出去”是公共文化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希望听到中国的声音,看到中国的方案,因此中国出版“走出去”要讲清楚“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这些充满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国际公共文化产品,托起世界共同发展的未来希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方案、中国智慧。

第三、明确新时代中国出版要推动什么内容“走出去”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外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出版“走出去”核心任务。

2.党的十九大精神对外的宣传和阐释。鼓励各单位积极申报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丝路书香工程等,特别是优先支持英语等主要语种和法语、俄语等通用语种,重点支持此类图书的作品与海外知名出版机构合作出版。

3.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走出去”。主要是继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继续推动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走出去”,进一步推动中国创造“走出去”,我们有很多值得向国际讲述的故事,比如“新四大发明”,即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令世界赞叹。如一大批大国重器、超级工程成果丰硕。

4.做好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工作。以中国的立场、关怀和方法来观察、阐释和提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5.当代中国优秀原创文艺作品。希望集团以及整个中国出版界一道共同努力,按照十九大会议的精神,加强有关的工作。

希望大家按照十九大的部署进一步谋划,比如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2019年建国70周年,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   

借此机会,提一些观察和思考。

第一,创新主要来自于企业。我们更希望看到国内能够形成几条比较完整的对外出版产业链条,逐渐改变目前比较分散的状况。中国出版集团在这方面应该有更大作为,要形成规模化、体系化的对外出版生产能力。

第二,差距比较明显。从历史视野跟国际视野看,我们的“走出去”工作目前还处于初级的起步阶段,像老牌的一些欧美出版社有的80%的收入都来自海外市场。显然,中国出版企业跟国际出版企业的差距还是比较大。希望大家能在下面几个重点领域有所突破:

1.对外投资体制机制方面。国际市场上的大型出版集团,无一不是经过多轮合并重组、市场经济洗礼而形成的,尽管中国出版企业经历了文化体制改革,上市公司已经不少,但上市公司几乎绝大部分业绩都来自于国内市场。国际运作基本上还处于试探阶段,如果能在资本对外投资方面有所作为的话,将是“走出去”更高的阶段。

2.进一步加强话语体系创新。现在中国出版文化产品进入国际市场,话语体系与国际不对接是最大的障碍之一。突出的表现是我们的学术及非虚构类作品,中国学者写作往往容易进入宏大叙事,概念逻辑规范这方面存在着改进的空间,这跟西方一些学者面向读者和市场的写作风格形成巨大的反差。所以这方面,希望集团能够发觉、发现、引导优秀中外学者往这个方向做实质性的努力。

3.希望集团在技术变革方面能够进一步有所作为。特别是一些西方大型出版企业,有的数字收入已经达到他们企业的80%以上,希望集团这方面能够进一步加大力度。

4.跨界融合。目前出版与国内产业配合程度不高,医疗、教育、基础设施领域,出版与中国的对外援助以及“一带一路”产业配合没有形成有效互动、互联互通的机制。

5.人才。真正能够进行对话的专业人士目前还不太多,如果我们能够以出版为纽带,联通中国各大外语院校,形成一批既有专业对话能力又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专业文化人士,把产业链、信息进一步做对称,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谢谢大家。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