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辟蹊径 多元传播

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困境与机遇

曾少美

很多人会问,我们的文学在世界其他国家的知名度到底如何?客观地说,虽然近年来中国作家如莫言、刘慈欣、曹文轩、郝景芳等陆续斩获国际文学大奖,出版集团公司也开始了全球布局,投资、收购、成立海外出版公司,但从整个国际文学版权贸易市场来看,如今能够得到全世界普遍认可的中国作家仍然不多,中国文学的国际版权交易也仍然不够成熟。文化输出并非易事,仍有漫长的道路要走。

尽管如此,这几年我们还是可以观察到,除了传统出版社仍在做中国图书版权输出之外,越来越多的出版公司、版权代理公司也开始重视起这块业务,为中国作家经营起他们的海外版权。这有三方面原因:一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作家开始重视作品在海外的翻译、出版,重视作品的海外影响力和作家个人的国际声誉。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化,已经无可避免地进入了国际化语境。认真经营海外版权,已成为维护作家资源的手段之一。二是国家处于对文化“软实力”的重视,对“走出去”的资助力度在逐年加大。种种资助项目,为文学“走出去”提供了经济支持,开启了中国文学通向海外的多道大门。三是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在全球文化多元化日益兴盛的背景下,人们都愿意相信,中国文学在国际出版市场上是颇有潜力的,中国在世界文学与文化的交流中也大有可为。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回顾既有的经验和教训,思考遇到的困境和机遇,我希望从一个版权经理人的角度,坚持“高度的文化自信”,从如下方面探索文化“走出去”的新模式和新思维。

一、内容:多元化包装,双向带动

做版权工作这几年,我能深刻感觉到中国作家在国际出版市场上仍整体处于弱势地位,中国图书在海外仅有屈指可数的一些作品销量可观,大部分压根没有真正进入市场流通。“走出去”不易,“走进去”更不易。

其实,中国不乏好作品,也不乏会让海外读者眼前一亮的作品,我们真正缺乏的,是一套完整的、国际化、专业的包装。在找准作品之后,我们可借助国家翻译资助的力量来全方位打造一部可进入海外读者视野的作品:一、版权推广阶段:邀请英语为母语的专业人士准备资料包(包括作家作品简介、翻译样张等),打破语言文化壁垒,寻找最易被海外接受的亮点。二、借助其他艺术形式如电影的传播力量。2014年娄烨导演的《推拿》在海外展映之后,引起了海外出版商的兴趣,当年就输出了多语种版权。三、图书出版后:邀请海外媒体、海外专业书评人参与图书宣发活动,争取更广泛的媒体曝光率。四、可积极联系、冲击各类国际奖项。众所周知,一个成功往往能带来另一个成功。刘慈欣的《三体》第一部获得雨果奖,便引起了更多的关注。一部现象级的作品能产生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版税收入,擦亮我们的品牌。

所谓“双向带动”,则是我们正在尝试、不断完善的另一个“走出去”的模式。我们以意大利为起点,在中意两国以相同的主题各寻找8位青年作家的短篇小说,在两国同时翻译出版,实现相互推介、相互带动的效果。这样一本小说集意义远大于小说集,它更是中国青年作家迈出国门的一块敲门砖、一封介绍信。

二、渠道:借力打力,建立完整的版权代理人和译者团队

我曾听一个芬兰出版人的讲座,他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人与人的联系在出版业中常常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你必须先让人相信你,然后才能买书或卖书。不管怎样,几乎没有人有时间去看或者去回复太多来自不认识的人的邮件。”

中国文学在传播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阻碍和空白点。这主要是因为海外渠道仍不够通常:一方面,许多海外机构和汉学家困于信息的有限,不得不大海捞针式地去寻找中国优秀作家的信息。而我们这边,也常常会因为缺乏与海外出版商直接而紧密的联系,导致无法为好的作品找到最合适的海外出版社。

在英美和很多其他国家,作家九成以上都有自己的代理人,把版权谈判、宣传推广这些商业事宜交给代理人,作家也得以更加心无旁骛地投入创作。我们在与海外出版社打交道的过程中也发现,与专业的国际化版权经纪人合作,能更加顺利地进入海外主流市场。而译者的作用更加不言而喻。刘慈欣《三体》的成功离不开译者刘宇昆的翻译和推介,麦家《解密》的成功离不开译者米欧敏的助推。因而,我们应着力建立一个较为稳定的海外代理人和译者网络,与他们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

三、布局:曲线救国,重视大语种市场

尽管我们和作家都希望作品与世界更多国家的读者见面,但无可否认的是,大语种市场(如英语市场、西班牙语市场)对一本作品的海外传播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尤其是英语市场,一个英译本的重大意义在于,它给国外其他语言市场的出版人提供了一个更大的窗口,让他们能够从英译本中发现这部作品的价值,也能从英语市场的受欢迎程度来建立对这本书的信心。

但英语出版市场实际上高度饱和,每年英美图书市场是只有不到3%的新书是翻译作品。我们如果一味盯着英美出版社,不见得是明智之举。其实,我们可以另辟蹊径,在其他英语国家比如澳大利亚先打响知名度,再进入其他市场。实际上,在英语出版界,澳大利亚所占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很多畅销作品都是澳方重磅打造的杰作。

一个国家文学的整体实力,实际上是通过它在国际上被接受的程度来衡量的,与政治、经济、语言发展历史等因素密切相关。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整体实力的提升,中国当代文学将越来越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改变世界文学版图的力量。我们现在,不能贪大求全,不能急于“分一杯羹”,而要如十九大报告指出的,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