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青年的灵魂

马圆圆

青年为什么要创新?梁启超有一段话能够回答这个问题: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

青春因为梦想而美丽,因为对创新创造的追逐而精彩。一个人的青春有很多让人迷恋的符号,如果要用一个标志去定义青春,创新理当成为青春的座右铭。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青年创新创业,他说“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寄语广大青年要“在创新创业中展现才华、服务社会”。响应总书记的号召,在集团的领导下,新华书店总店领导班子带领青年们积极投身业务转型、集中力量创新创业,逐步打造、形成了“一个园区,四个平台”的新时代发展布局,我们仿佛身临其境般看到一幅绚丽多姿的长卷缓缓展开:我们为之砥砺奋进的新华书店总店,虽历经八十载岁月浸染,终究焕发了新的活力。

在这幅画卷的创作者中,有这样一群年轻人,在当前纸媒发行量山河日下之时,他们迎难而上,勇于担当,想好办法、找新思路,在集团、总店领导的支持与带领下毅然创立了一份崭新的行业报——《国际出版周报》。报纸初创我们听到许多质疑:总店要做国际化业务,可能吗?如今纸媒式微,你们创办一份新的行业报,如何盈利?有人选择冷眼旁观。但令我们意外且由衷感到幸运的是,更多的人用实际行动与我们一起,真的让周报生存下来,至今累计发行了七十余期中文报纸,推出国内出版界第一份全英文月刊。

响应集团“不断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融合发展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的号召,我们凭借有限的资金与无限的热情,下定决心要打造国家出版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出版行业改革发展的推动平台,国际文化传播平台。瞄准这样的目标,我们全力建设中英双语国际出版网,成功在北京BIBF及伦敦国际书展举行上线仪式。同时,在中国出版协会、国际出版商协会、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伦敦书展等多方帮助与支持下,我们成功举办了三届国际出版企业高层论坛,吸引了来自中国,欧美及一带一路沿线二十多个国家的数千名出版人参与其中,我们努力用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向国际出版人传递来自中国的声音。

创新的路上,未知的坎坷与机遇并存。每次论坛的举办,都要同时出版中、英文特刊。每当这样的时刻,为了争取按时保质的完成出版任务,小伙伴儿们通过互相学习身兼数职,编辑们能排版,市场小妹能写文,新媒体小编能拉赞助。身在其中,我也看到了这种创新创造所遇到的挑战与障碍。我们如何更好地通过一份报纸将优秀民族文化介绍给海内外读者?如何保证我们的英文刊的翻译质量?如何更接地气,让周报成为中外出版人必读又可靠的资讯平台?还有最关键的一点,作为市场化运营的一份行业报纸,如何在读者基数有限的情况下,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信心不足的时候,市场效益尚不理想的重压下,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这样一句话为我们打了强心针: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一内容无疑为我们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更加坚定了我们以创新创造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决心。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对青年人做事提出明确要求“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这是要求,更是鼓励,梦想只垂青那些有实干精神的人,只有勇于创业、敢闯敢干,努力在实践中闯新路、创新业,将自己的脚坚实地踏在地上,才能不断前进,终将承担历史和人民赋予我们这一代青年人的使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我们的智慧与力量。

青春就是实干,我们不能总是抱怨这里的环境不好,那里的体制有问题。如果这样的情况出现,最大的问题也许是:青年人自己没有首先行动起来找思路,想办法。“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要立足本职、埋头苦干,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用勤劳的双手、一流的业绩成就属于我们的出彩人生。

创新不是摒弃前辈累积的经验,而是在实践中不断找到更有效率、更高质量的工作方法,积极学习新知识,努力掌握新技能,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件朴实的工作,这是青年创业之根本。一个没有创造品质和创新精神的年轻人,只能成为谁都可以替代的“人手”,而成不了不可替代的“人才”,更难成令人尊敬的“人物”。

我们继承的事业是用创新创造写就的;未来我们要传承的事业,也要用创新创造描摹!青春无悔,创新无畏!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