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 部门工作动态 | 集团新闻 | 媒体关注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专题报道 | 一周回顾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30周年社庆别出心裁

一台原创话剧演绎出版生活

“一个人,一条路,一本书……”伴随着柔美的歌声响起,一群身着白衬衫的年轻人,开始演绎他们30年来和出版社一起成长、一起经历风雨的故事。2月20日晚,为庆祝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成立30周年,由该社员工编排的原创话剧《纸短情长》登陆北京市东城区鱼与剧场。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了解到,话剧《纸短情长》取材自中国民主法制社30年的发展历程,在创作过程中融入了很多出版业30年发展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它不是一部纪实作品,也不是中国民主法制社编年史,而是借助出版社这样一个与社会紧密联系的点,反映一代出版人的所思所想与他们情感的起起伏伏,是一代出版人的共同记忆。

“我来自一个小县城,家乡没有太多的书,于是小时候我就立志,一定要到出版社工作,读更多的书!”“大家好,我叫邓玲玲,我的愿望是希望更多人能读到更多更好的书,能来到出版社工作我很开心!”“我妈说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所以我就过来了!”“部队转业时给了我几个选择,我毅然决然地选择出版社,因为我希望跟有文化的人在一起,也希望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30年前,中国民主法制社成立之初,4名年轻人应聘而来,“纸短情长”的故事由此展开。记者注意到,现场观众大多数来自出版行业。话剧中,编辑、校对、发行、印刷,无数个细节让观众仿佛穿梭于出版社30年间的时光列车中;在出版社及出版业发展过程中几个重要时间节点上,4名出版人不同的选择与情感起伏让在场观众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坐在记者身边的一名老者频频感慨,仿佛当年的场景正是如此——他正是中国民主法制社第一任总编辑程湘清。在程湘清看来,这是用以小见大的方式,讲述出版人成长的故事。

中国民主法制社社长刘海涛告诉记者,出版社为纪念社庆30周年,开发了原创IP,独创性地编排了话剧《纸短情长》,一方面体现了部委出版社近30年出版职能的变化,以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融媒体的大势之下,出版社对于转型的思考;另一方面,出版社利用自身的内容资源优势,从自身角度出发,开发出了原创IP,在延伸出版产业链方面作出了创新性尝试,也为出版社自身积累了IP资源。

话剧临近结尾,中国民主法制社展示了自己最新的声音科研产品。该社积极贯彻媒体融合的要求,多年深耕法宣在线平台,进行线上普法,在人工智能方面有所突破,已推出一系列人工智能普法机器人。2018年,该社成立了首家国家级数字影音互动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在媒体融合和科技融合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

刘海涛说,策划、编排话剧《纸短情长》的初衷,“是想以此剧献给每一位为出版社工作过的员工,献给每一位为出版业奋斗过的出版人,献给每一本图书、每一抹墨香背后的你我”。

责任编辑:袁思源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