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 部门工作动态 | 集团新闻 | 媒体关注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专题报道 | 一周回顾

少儿水墨画缘何“结壳”?

少儿水墨画和书法教学是一项关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传承的重要工程。需要敬业的先行者探索未知的道路,也需要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中国中小学美术》编辑部邀我为杂志选些少儿美术作品做一次点评推荐,我选了难度较大的少儿水墨画。作为老评委,我很奇怪近些年在各类少儿美术展览和比赛中,大多数是勾线填色的儿童画,基本上看不到儿童自己创作的水墨作品,包括号称数十万人参加的大赛,这个情况不大正常。中国画作为国粹又那么普及,到儿童这一块怎么就“断脉”了?是少儿水墨画质量不高吗?事实上,就我所知,还是有不少老师在坚持水墨画教学,而且成果卓著。我临时邀约了几位老师请他们给予支持。

1

胡溢涛 8岁

  “农夫辛苦,挥汗如雨。含英咀华,化作心语。"

  ——点评老师:薛金炜(常州少年宫)

当一组组作品来到眼前时,我还是惊呆了!看来这些年他们一直没放弃。至于说到专家点评,就像专业音乐会中突然出现一个天籁童声,你根本无法自以为是地评头论足。画友们看到也好评如潮、赞叹有加。中国画大家袁武真诚留言:“画得好!孩子的画没有技法约束,自由天成,注重感觉放笔自由、呈现纯真天性的东西,成年画家正缺少这些。我现在还经常在儿童画作品中找灵感、受启发。”当代书画家林海在少儿水墨画面前对他的成年学生说:“现在,我们的老师来了。”他们说出了我和不少同行的心声。我不是理论家,没研究过中国画教学,之所以来谈这个问题,只由于发自内心的感动。

欣赏与思考

在这些作品中,我们看到传统水墨和儿童天趣碰撞会产生各不相同的炫目的火花,看到中国画笔墨材料比油彩和硬笔更有助于儿童淋漓尽致地挥洒自由心性。我们还从中悟到:只要老师引导得当,传统就不会变成束缚的程式,反而可以潜移默化地滋养天性,让经典的笔墨技法和儿童情性契合得那么自由潇洒、妙趣横生。惊喜的同时,我们也会反思如何回到最纯粹的初心。那么问题也来了,怎么教得那么好,是否靠老师水平高?淄博少儿美术中心的侯斌主任回答说:“靠老师教学方法对路。”对什么路?对孩子的路。

2

《哲人》 王苇杭 (9岁)

 “此作妙在对人物简洁传神的刻画。同时画面黑与白、线与面、干与湿的对比,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黑衣和背景的墨色融为一体,很好地烘托了这位哲人的高深。”

  ——点评老师:周永军(浙江台州椒江区人民小学)

曾伟老师说:“入世方面,孩子需要我们的帮助和指引,但是我们明白他们离生命、离真心、离天地更近。从这个维度看,孩子们是我们的老师,他们在清泉的源头。”

技巧有没有?要不要?关于这个问题,薛金炜老师认为:“那些打动了成人、打动了艺术大师的儿童画自有高超的技巧,他们不是灌输所得,而是儿童的生命状态所致。孩子画画依此体验生命、理解世界、发现自己。他们的技巧不是现成的程式和技术活儿,而是新奇的发现、有趣的探险,是率真的表达和天真的呈现。”

因此,这次我想让读者和我一起静心地欣赏和思考,并尽可能多地引用老师自己的观点和直接参与品评,因为他们最了解孩子和他们的作品,而我只是串起珍珠的线。除了欣赏和学习,作为关注儿童艺术的老朋友,也聊聊相关的个人感受。

难度与美度

3

蒋宇佳(6岁)

  “倒三角构图,手势与眼神的处理表达一种怎样的关系?让我们这些成年人陷入沉思。”

  ——点评老师:戴朝亮(常州妇女儿童活动中心)

中国画传统渊源深厚,即使现在有的以材料为主拓宽为当代水墨,仍延续着中国文脉的传承。相比学历和技能,对老师的学养和审美水平要求更高。

中国画原有的教学体系各有弊端,难以适应时代需要,尤其是少儿水墨的教学,至今没有一套适合的现成模式。

水墨画核心精华的写意表现很难掌控。中国画坛现在表面功夫做得多,大部分限于能力与技法这一层,儿童还不善于有意识地掌控,也让教学增加难度。

社会和家长的急功近利以及认识误区,对少儿水墨画教学的干扰大于其他画种。由于习惯中国画原有的固定样式,使儿童水墨的探索不易得到认可。

4

《可爱的狐猴》 林子菡 (9岁)

  “小作者尝试用洗衣粉冲水表现狐猴毛绒绒的身体和长长的尾巴,同时用树叶拓印了树上的叶子,既丰富了表现手法又增加了趣味性,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点评老师:周永军(浙江台州椒江区人民小学)

面临难度挑战、功利诱惑和快餐式省力收效快的教学,为什么很多老师还在坚持?除了老师的责任感、敬业精神外,还有水墨画教学中特殊的美感。

挑战本身就有美感。实验的成败、未知的探索、面对困难的逆动力及收获特殊的成就感,每个课题都是原创,每次教学都有不同体验。

传统水墨与儿童天趣碰撞,有神来之笔和意外惊喜。可以将错就错或移花接木,变难以掌控为自由的展拓,师生之间还有创意想象力的相互启发。

教育责任在水墨教学中变成与儿童共享的爱和快乐。凡人都会老、会变,但老师眼前的孩子永远纯真,留下的天真水墨永远动人,这种美感超乎寻常。

相比其他画种,水墨教学承担着文化传承的责任,可以促进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对笔墨精神的研究,促进自身修为与审美水平的提高。

所有少儿美术老师都感受得到类似的难度与美感,但由于中国画的特殊地位,对比更鲜明,感受也会更强烈。

事实上,很多老师在各自的教学中一直有着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体验,即使已成为名师,也要继续学习、挑战前路。而且教学中的美感都来自对困难的克服,这也是优秀少儿美术教育者令人敬重的原因之一。

这次参与点评的5位老师,有不同的资历、有各自的教学特色,但都是探索的先行者、理想的践行者。他们是很多默默耕耘的优秀老师的代表。尽管中国画教学仍面临师资不足、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但热爱水墨画教学的队伍已经越来越壮大、成熟。少儿美术园地也将迎来水墨之花的盛开。

探索与期待

5

《T台秀》 金奕鸣 (6岁) 

“孩子能用简约、肯定的笔墨表达出T台模特的优美身姿和走秀情景,让画家也自愧不如。画面两人富有变化,还有那小高跟鞋,真美!”

  ——点评老师:周永军(浙江台州椒江区人民小学)

中国画的教学和研习一直是有争议的,这不是我能解读的命题。一般来说,临摹、拜师学技见效快,很容易被社会接受。另外就是学院式西脉造型起步,最后用毛笔画素描和写生,即使临摹了经典,出来的创作仍保持造型“准确”以示基本功扎实!这两种教学基本是主流。

在现今中国画坛,很容易找到这两条教学主线的印迹,而在少儿水墨画这一块,较多地用简笔仿临范画,还编成教材,再让儿童仿临,真迹从儿辈仿到孙辈,早就意趣全无。21世纪初,好几期全国中小学美术作品比赛,就有不少老气横秋的中国画初选上来,让我们这些评委哭笑不得。

少儿美术活动从涂鸦开始就是天性使然,是感性多于理性、主观强于客观的精神活动。所以赵之谦赞美三岁孩童能见天质,即使到稍大,孩子追求图像样式时,仍可以和中国画的“画知不画见”“气韵生动”“贵在写意”“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到“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要义接轨,只是儿童画出于本能、源于潜意识,更为珍贵。

6

《荷塘写生》 李佳宜(11岁)

万亩荷塘,绿柳婆娑,微风习习。学生们或坐或立,观察着美、感受着美。欣赏这幅写意作品,仿佛一缕缕荷香扑面而来!荷塘很美,有孩子们画画的荷塘更美!

——点评老师:侯斌(淄博少儿美术中心)

在探讨儿童水墨画教学时,有个引人关注的特点,那就是水墨的工具材料,特别是毛笔的神奇性,非常适合儿童心理及游戏需求。

因此中国儿童接触水墨学习,不仅从本性、情感体验到技法、审美提高可自然融合,而且亲近传统血脉相对容易,可由浅入深地提高教学。这应该成为引起专家关注的、有学术意义和中国特色的研究课题。

成功的中国画教学不是把本来就在自然中的孩子洗白,再灌输一套成人的中国画样式,这样搞不好就是夹生饭。有些孩子十一二岁画的老鹰和白石虾都能卖钱了,长大了却再也不碰画笔,“结壳”了,没兴趣了。当下画坛“结壳”的问题各种年龄段都有,原因是什么?很值得思考。

正如尹少淳老师提出的:“要在趣味与成熟之间保持一种张力,让学生在趋向成熟的过程中,同时获得变通能力与创造能力。”如果将学生的天性、无拘束性的表现与成人对画面有意识地处理,以及与书写性表现结合起来,我们的水墨画教学将别开生面、自成一格。

7

曾子悦(9岁)

  “清明节,鸭妈妈背着小鸭子出来春游了。整个画面充满了光明,每一笔都是喜悦的。”

  ——点评老师:曾伟(辛庄子乐书斋工作室)

少儿水墨画的探索成果,目前还只是在关心教育又有一定水平的专业圈里得到肯定。参加有规模的展览或比赛时,可能初评就让“看不懂”的评委删下来了。但即使这样,老师们的努力还是逐渐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不要忘了,首先支持老师的是能快乐地亲近传统水墨的儿童。

重视少儿美术教育的研究,既是为了孩子,更是为了中华民族有延续根脉、开拓创新的文化自信。我们的教育负有普及美育的任务。要和我们的核心素养教育目标接轨,还需要更多人懂得中国画的精妙之处,为世界有中国画这样的瑰宝感到自豪。当然也期待夯实基础、走对路子之后,能有人继续深造,成长为开创中国画新时代的杰出画家,向世界展现中国画艺术的辉煌。

本文节选自《中国中小学美术》2020年第8期

《欣赏与思考——兼谈少儿水墨画教学的难度与美度》

责任编辑:陈晓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