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 部门工作动态 | 集团新闻 | 媒体关注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专题报道 | 一周回顾

聚焦建强出版学科 “出版视点”第十场研讨会线上举行

11月16日,“出版视点”第十场研讨会举行。首批参与出版学科共建单位相关负责人、部分高校师生、出版单位代表共100余人线上参会。此次研讨会主题为“擘画‘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建强出版学科”,由主旨演讲与3场平行分论坛组成,发言嘉宾从建强出版学科、更好发挥出版学科在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作用、加强出版学科师资建设、加强出版学科理论建设等不同维度展开研讨。

与会嘉宾纷纷表示,刚刚胜利闭幕的党的二十大为我们做好出版学科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准确把握核心要义,全面贯彻实践要求,深刻领会并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推动出版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

主旨演讲环节,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院长张久珍,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学部长、传播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李舒,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院长胡易容,接力出版社总编辑白冰5位嘉宾为与会者带来如何建强出版学科的实践与思考。

魏玉山说,进入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提出新要求,对出版工作赋予新的使命任务,这是新时代出版学科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构建中国特色出版学科体系需要从加强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的研究、加强当代中国出版业发展规律总结等多个方面持续发力。

张久珍认为,从时代之需、理论之需、产业之需出发培养学术型、应用型和战略型兼备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是新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一个思路,更是政产学研用齐心协力共谋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共同事业。高校应健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行业与高校共建实习实践基地,为在校生提供实际操作的平台。主管部门要做好出版人才培养制度设计,统筹全国出版人才培养工作。

李舒说,构建出版学术共同体,是夯实人才队伍基础,立足解决出版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建强出版自主学科体系的有效路径和重要保证。宏观上,强化出版学术共同体的顶层设计,搭建出版学术共同体的框架、推动行业标准的完善;中观上,加强业学两界的交流互鉴,推动基于出版实践和教育实践的合作;微观上,强化人才的复合型,包含理论与实践的复合型和学科背景的复合型。

胡易容谈到,相对出版行业的快速发展和重大变革,出版学科本身的发展还存在对出版变革发展支持力度不足、出版学科原创性思想和基础理论不足等问题。以数字出版3.0为新起点的出版学科,是以“全媒体”为基础,以阅读服务和符号化知识传播构成的“大出版”为主旨的再出发,是新文科语境下学科发展的新阶段。

白冰说,目前出版人才数量难以满足需求,不擅读书、不擅写作是很多编辑的通病,复合型人才需要有甄别和判断能力、发现和挖掘价值能力、阅读和写作能力、策划和营销能力、运用两个资源和两个市场能力,希望更多高校设立出版专业和出版研究院,成为出版产业行业发展的智库和人才培养基地,并进一步加强与国外高等院校出版专业和研究机构的合作。

同日下午举办的3场平行论坛以主题对谈与自由发言相结合的方式展开,邀请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利明,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于殿利,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周蔚华等来自产学研用一线的大咖进行分享。

在聚焦“更好发挥出版学科在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作用”的论坛中,与会嘉宾认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出版活动的有力推动。出版是哲学社会科学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是知识传播的重要渠道,打造“中国式”出版学科是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的必由之路。

在主题为“加强出版学科师资建设”论坛中,与会嘉宾认为,出版学科建设必须坚持走产学研用结合的道路,要求多学科、跨学科、超学科的开放、交流、交叉、交融,建构新的学术共同体和研究平台,着力于复合型出版人才培育、前沿技术的应用研究、出版新业态的探索。

在主题为“加强出版学科理论建设”的论坛中,与会嘉宾表示,当下出版学科建设正处于学科化发展的十字路口,要发力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出版学理论研究框架,不断提升出版学科理论建构的思想力、文化力、实践力、融合力、创新力和阅读力。

责任编辑:王双双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