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 双推计划:常销书 在榜畅销书 推荐畅销书 | 获奖图书

傅高义:关于一个时代的大书

借用影视娱乐界的提法,如果书业也有“开年大戏”的话,2013年的开年大戏当属《邓小平时代》。

1月18日,距离1992年1月18日邓小平南巡21周年之际,三联书店举办了《邓小平时代》一书的首发式。北京只是此书首发的一地,同时进行的还有深圳、成都。前者为邓小平南巡地,后者为邓小平故乡四川广安的省会城市。选择1月18日,并选择深圳与成都同时进行,出版方用意深远。

傅高义今年83岁,曾两度担任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主任,被认为是美国唯一一位对中日两国事务都精通的学者,在哈佛,傅高义被称为“中国先生”,他对中国问题的观察和写作持续了近50年,对中国始终保持着友好和善意。《邓小平时代》的写作,耗时十年。2011年9月此书英文版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后,在国际上受到高度关注和高度评价,被称为邓小平研究纪念碑式的著作。仅仅在美国,它就获得过包括美国国家图书奖在内的六项大奖,美国前总统卡特和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都曾经推荐这本书。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也在自己的网站里说:如果谁要想通过一本书了解当代中国,那就读这本书。

目前,《邓小平时代》的中文版首印50万册已全部征订完毕,正酝酿重印30万册。

一本关于一个时代的大书

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说,这本书“不仅是一部论述世界第一流领导人的扛鼎之作”,而且为邓小平“如何推动了中国国内的变革,提供了极为权威并引人入胜的解读。”在出版界各种腰封和名人推荐言过其实的当下,《邓小平时代》一书所获的政界、学界的盛誉并不夸张。

在充分占有史料的基础上,傅高义以他所推崇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对诸多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了符合历史情境的解读,对邓小平所引导的中国社会变革以及邓小平所开创的中国道路进行了深入和全面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他发现,如果将邓小平放在二十世纪人类历史的大背景下考察,那么以往的研究,对于邓小平在改变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走向、在改变十几亿中国人的命运方面所起的作用与做出的贡献,都被低估了。他写这本书,力图证明在邓小平以外,“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对世界的发展有过更大的影响。”

书的英文名字为“Dengxiaoping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邓小平和中国的转型),出版方认为,“把书名翻译成《邓小平时代》,是非常准确的,一方面突出这本书的宏大主题,另一方面也在强调邓小平所开创的中国道路与今天现实的内在联系。”傅高义通过这本书,详尽地回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复杂而曲折的历程,令人信服地阐述了这种历程的内在逻辑,指出其合理性和必然性,以便让世界了解中国,懂得中国今天的发展道路是从哪里来,向何处去,中国的明天应该是什么样。傅高义通过此书,不仅是为邓小平立传,更是为中国的改革时代立传,读者甚至可以把它当做中国改革开放史来阅读。

三联书店总编辑李昕认为,这本书将带给读者一个不一样的邓小平和一条西方学者眼中的中国道路。傅高义在占有大量中文、英文、日文的研究史料,包括很多第一手史料的基础上,以自己独立的学术立场提出了许多新颖的学术见解,同中国学术界交流和讨论,这对于促进我国有关当代中国特别是中国道路的研究大有益处。同时,傅高义从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中展现邓小平的政治智慧、执政风格乃至个人性格,极大丰富了读者对于邓小平及其时代的中国社会的了解和认识。

版权方代表、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甘琦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说:“每翻开一章邓小平以及那个时代的重要人物波澜起伏的经历的时候,都会情不自禁地联想起同时期个人意识中的种种变迁,并获得重新玩味这一切的灵感。傅高义对中国过往三四十年的时代气氛有准确的把握,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背后不仅需要有学术的功力,还得有内在的诚意。有人说西方人写中国往往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俯视的,一种是平视的,也可能有仰视的,傅高义的这本书是平视的,平视就是诚意。”

治学严谨的“中国先生”

三联书店总经理樊希安对《邓小平时代》在学术上所呈现出的严谨扎实评价甚高,其中提及两点:一是客观正式。追求客观、中立,追求资料的真实性;二是研究扎实——傅高义是在资料的研究和叙述当中得出自己的结论,或者隐含他自己的结论,让你去领会。而不是先有自己的观点,再去找材料论证,他的研究是实证主义的研究。樊希安打比方说,“如果说傅高义给我们一桶水,他翻阅的材料是三缸水。”

《邓小平时代》倾尽傅高义十年心力。樊希安感慨地说:“使我感动和敬佩的是他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回想我们当下,有的学者不是十年磨一剑,而是一年磨十剑,学术心态非常浮躁。”

2000年,傅高义退休后,即开始进行《邓小平时代》的写作。为了本书的写作,傅高义从最基础的资料工作开始入手,阅读了大量中国大陆出版的相关文字材料,也广泛涉猎港台和英文、日文、俄文出版物,并充分利用了美国的档案材料。

傅高义还做了大量访谈。其中包括中国的党史专家、高干子女和在邓小平手下工作过的干部以及深度参与那个时代的各界人物;他亲往邓小平生活或工作过的地方,以感受邓小平的气息,比如邓小平的出生地四川广安、太行山区、重庆和成都,以及江西瑞金等处。他访问了曾与邓小平有过接触的人,比如新加坡的李光耀、吴作栋,澳大利亚前总理罗伯特·霍克,英国前外交官,前港督,前香港特首董建华,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前驻华大使阿南惟茂,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前副总统蒙代尔、前国务卿基辛格、前国家安全事务顾问斯考克罗夫特、前驻华大使恒安石和李洁明等以及大批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他也不止一次采访了邓小平的家属。在广泛、丰富、扎实的史料基础上,又进行了细致的考辨,排除了可信程度较差的部分,尽可能地保证资料的权威准确。

傅高义的严谨治学也表现在他对翻译品质的重视上。他对《邓小平时代》的中文版译本十分满意,演讲现场一再感谢译者山东大学教授冯克利,称这个版本好像不是从外文翻译过来,而是像中国人写的书。

但如此令人满意的翻译背后,是中间几番来来回回的多方对接。傅高义事先就说明这部书的书稿译成中文以后,他会分别寄给中国的10余类专家和学者阅读,所谓阅读就是请同行提意见。然后他再参考这些中文意见修订英文原稿,请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英文版,同时又有译者将英文修订版再度翻译成最后的中译本。对译本的严谨态度,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傅高义十年成书过程中的极度严谨。

为了推荐这本重要著作,《三联生活周刊》今年第一期推出专刊——重新认识邓小平。《三联生活周刊》资深编辑李菁被派到波士顿采访傅高义,亲身感受了傅高义对待工作的严谨态度:虽然当面采访了几个小时,但仍旧有很多问题还没有问完,李菁与傅高义约定用邮件来采访。李菁把所有的问题整理完毕的时候已经是美国的圣诞节了,估计傅高义大概在度假,发问题过去的时候几乎不抱任何希望,但没想到,邮件发过去几个小时后,就收到了傅高义非常详尽的回答。

“中国先生”称号的背后是大量艰辛的劳作,在中国,与傅高义的研究进行合作的就有几百人。为了更直接地进行中国事务研究与写作,傅高义在70岁的时候,开始每天请一个中文家教来教他三个小时的中文。李菁说:看看这本书后面的附录,看看后面的注解就知道在这几年当中他看了多少书。

“大胆地继续改革开放”

记者:您觉得邓小平留下来最大的思想遗产是什么?

傅高义:我认为最基本的是应该不断地改革开放,应该大胆地继续改革开放。

记者:您所认为的邓小平的哲学思想?

傅高义:我个人认为实事求是是他的基本哲学,他不讲究什么说法,他讲究成就,他不要争论,很多教条主义的人太僵,他是适应情况的人,所以,我认为他的哲学基本就是实事求是。

记者:您对于邓小平前面65年的生活写得非常简略,为什么做这样的安排?

傅高义:关于前面65年写得这么少,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改革开放,我想把最重要的影响到他改革开放那个时期的工作背景写出来,让读者了解。虽然我写得比较少,但是我用的时间的确很多。

记者:您对自己《邓小平时代》这本书有什么不满意,不足的地方?

傅高义:我看中文看得不够快,所以看中文的书有限。当然我也看了一些中文材料,但是看得不够快,如果能看更多的材料,我认为可以写得更好,更详尽。因为我不断地学习,出版之后我也继续学习,继续看新的材料,再回头看我的书,不能说自满,但是我比较满足。

记者:您也跟中国很多研究人员进行了交流,您觉得到底中国的学术界或者学术出版界缺乏什么?

傅高义:很多中国的教授非常忙,不仅仅要教自己的课,还要到某某地方去,还有每年要写多少文章,要是写不了多少文章不行。我没有这个压力,我有时间。开始我的博士论文是关于美国社会,我本来想做一个美国社会的专家。但是一个教授说,为了了解美国,应该在外国待几年,了解不同的文化,要多了解,要多考虑才能理解自己的社会。我认为现在为止,大多数中国学者没有这个机会。

记者:是什么力量支撑你在如此高龄完成这样一个繁重的工作?

傅高义:第一,我的身体支持我这么做。第二,我认为我对此非常有兴趣,我很有责任感。《邓小平时代》:美国作者傅高义著,在中国大陆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书中完整回顾了邓小平的一生,全景式地描述了中国改革开放之路,深入分析了邓小平个人性格及执政风格,剖析中美建交、试水改革、提出“一国两制”等大事件,回顾了邓小平时代的开创、发展及挑战。

傅高义:哈佛大学荣休教授,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前主任,精通日文与中文。1958年获哈佛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1967年任哈佛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ZhuJing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