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 双推计划:常销书 在榜畅销书 推荐畅销书 | 获奖图书

揭开美国文化体制运行模式面纱

《论美国的文化——在本土与全球之间双向运行的文化体制》[法]马特尔著周莽译/商务印书馆2013年1月版

“美国的文化,粗糙、低俗,并且充斥着商业气息。”在大多数人,尤其是欧洲人看来,美国的文化就是这样一副“劣等生”模样。但事实上,这种看似“劣等”的文化不仅为美国构筑了他国难以比拟的软实力,而且它还将其影响力几乎延伸到了全球每一个角落。究其原因,美国文化所缔造的“神话”大都被归结为历史发展的巧合、政治阴谋的结果,或是经济实力的副产物,但美国文化体制及其运行模式本身却几乎,甚至从未得到过太多的关注。《论美国的文化——在本土与全球之间双向运行的文化体制》一书中,法国社会学家,记者,原法国驻美国外交官弗雷德客·马特尔用4年的时间、20万公里的访美旅程、400余份的秘密资料、700余次的访谈,以及无数的一手资料向读者解释了“为什么只有200年历史的美国,只用了1个世纪,就创造出了如此强大的文化”。这位法国学者笔下的美国文化,不带有任何欧洲式的反美情节,字里行间的生动与幽默,描绘了一个独特而复杂的美国文化体制的真实构图,一个美国人都未曾发现的美国。

在美国文化不是“国家事务”,美国没有文化部,没有人负责文化——这是大众眼中的美国文化。而马特尔想要传达给读者的正是隐藏在其“堕落”外表下的真实世界——在美国的文化体制中,公民社会代替政府扮演了核心角色,文化政策在独立行为体的行为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较为充足的资金来源使得文化活动轻而易举地在社会各个阶层扎根,可以说在美国人人都在负责文化。

如果将国家比作一个三角形,政府就是位于顶点的上层机构,而公民社会就是分布在底边的下层基础。近年来关于美国文化研究的外国著作中,日本庆应大学教授渡边靖的《美国文化中心:美国的国际文化战略》值得一提。渡边的研究视角与马特尔不甚相同,他更多地立足于三角形的顶点,将文化看做一种国家战略,一种国家的上层机构为了实现国家利益而作出的行为。但个人认为,马特尔的研究更贴近真实。他将目光集中在分布于三角形底边上的无数的独立行为体,特别是基金会、大学、图书馆、博物馆、乐团、社区、院外游说团体或工会等非营利机构。在公民社会中,这些行为体扮演着文化运动中的不同角色。例如大学起着培训艺术家和教育公众的作用,社区承担着推进文化多元性的义务,部分游说团体和工会,则专门在国会进行斗争,努力规范和完善文化体制。它们散布在社会各个阶层,根植于民众,既不脱离政府,又不完全地依赖政府。马特尔认为的美国文化是自下而上的,他试图证明的是美国公民社会中几乎全部的活跃力量都自发地为美国文化体制作出贡献。

那么,为何美国的文化体制可以产生这种自发性?原因在于美国的文化体制很少缺乏资金。不论何种形式,何种使命,不论是精英文化还是大众文化,都能找到相应的扶助机构或支援资金。相对于自上而下的中央集权式的文化政策,这个体制更加高效。马特尔证明了推动文化发展的关键不是制定什么样的政策或是增加多少预算,关键在于建立起哪些机制,提供哪些补贴,实现怎样的杠杆效应,使得政府既不必直接干预文化,又可以资助文化,而文化依靠其自身力量便可以进入到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中。这一模式是值得我们研究和镜鉴的。

“一个民族要想了解别的民族,就要走进别人的墙,从里面看”。马特尔正是这样,他用发生在美国校园,博物馆和音乐厅的一个个生动具体的例子,逐渐揭开美国文化体制及其运行模式的面纱。既没有令人生畏的学术大词,也没有难以理解的专业理论。书里讲述的是大洋彼岸的故事,但每一个故事都与我们息息相关,故事中的每一个角色都值得我们去了解。

责任编辑:An Junyang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