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 双推计划:常销书 在榜畅销书 推荐畅销书 | 获奖图书

把植物记住

评:《时蔬小话》

每一次季节的更迭,都会有被抹去的记忆,而我所做的只有用我手中的笔,记录下这些春天树的礼物:废墟中默默生长的葵,架下叶丛中的葫芦,故事里的马铃薯,雨后舌尖的滋味与瓦路上炖煮的白菜。在我们有限的视野和经历里,现在的,是我们活着的;过去的,是消逝不久的;而这些是我们依然可以看得到,听得着,摸得清,尝得出,想得明,记得住的。’

“我们尝试去做自然的聆听着,用我们认为可以承载的方式去倾听自然的小话,从这纷繁言语中拼建出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甚至是只言片语杂糅着人类与自然情感的小话,我们都可以记录下来,做成谁都可以读懂的自然笔记。”

一尾一头,我想,就是阿蒙想借《时蔬小话》说的所有了。

见字如见人,《时蔬小话》朴实、敦厚,颇有黄土高原西北汉子的风范。但它也是温润的,那种温润,仿佛云冈大佛嘴边的微笑——一眼千年的感动,是老祖宗留在我们血脉中对时序之美的执着,是味觉里的浓淡乡愁,更是庞大的时间里万种来由的交织层叠。遥远的故事在时间中沉淀,沉淀,最后才有了这没有来由的寻常之美,不需要背景知识即能看见的寻常之美。

《时蔬小话》有味道,但也不止于有味。《山间青笋》里有这么一句话:“如今味精、鸡精当道的时代,菜肴的味道越来越相似,不是说我们把复杂的生活过简单了,而是我们对味觉的理解越来越简单了。” 现代人聪明的发紧,好投机取巧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罪过,不过玩弄聪明出来的“味道”就没有那么难忘了。《时蔬小话》并不是一本主打暖情牌的植物随笔,而是一本科普人文小品,带了“科”字的东西怎么说都要严谨的多。书读到最后是三页密密麻麻的参考资料和参考书籍,在我看来,这是作者的态度。关于植物和食物的记忆是上帝赐予每一个拥有乡村经验的作者的礼物,但《时蔬小话》并不是仅靠稀有经验堆积出来的随想录,它经得起推敲和考证,而这种考证并不是学者腔调的卖弄,而是为了呈现时间。凝聚在寻常植物之中的漫漫时间,是此刻渺小的我们和渺小的它们都无法理解和解释的东西,然而想要理解同为造物的我们与他们的生存关系,必须投入时间长河,去寻找证明存在的坐标。

人类之伟大在我看来并不在于改造,而是在于记录。植物生长、死亡、演变都是造物主力量的流动,但貌似也只有人类学会了记录。记录的意义不仅在于确定时间的存在,而更多的在于“理解”和“明白”,以及从而学会的“尊重”。在阿蒙笔下,“人类”与“植物”并不是有绝对高下之分的竞争物种,植物的生存智慧与人类并无极大差异,甚至,植物中也同样有“无视”生存规则,不为其他条件所改变的(雕胡)“异类”。存于植物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阿蒙呈现中的重点,我没有想到阿蒙居然会用第一本书去写菜篮子里面这些寻常不起眼的植物,但想想好像明白了,这些被当做是“必然”的“非必然”的植物历史,本身所倚载的,又是人类故事的另外一个视角的版本。

被当做食物的植物(动物)原来所受的尊重并不少,甚至在不少地方植物被上升为神(马铃薯神、玉米神)来膜拜,许多宗教中也有饭前谢恩、念祷词的仪式存在。在食物富足的年代,其“存在感”反而被完全的弱化,“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这个谚语现在怕是也要倒个个才符合国情了。对“不必然性”的绝对性忘却自然也导致了破坏规律下的无节制利用。“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吕氏春秋用这样的语句说服帝王从侧面也反映出在人与自然密切联系的时期里就算是帝王也颇有植物常识,而如今,“竭泽而渔,而明年无鱼”可能只是书本里的一句话而已。

植物常识的缺乏不仅是因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可能是“记得”的人抵不住时间的侵蚀撒手人寰。《时蔬小话》用心记下的故事定会给未来有志继承这些平凡记忆一些可寻的踪迹。《时蔬小话》是本简明易懂的植物志,其最可贵的地方就在于它并不排斥普通读者。植物学、博物学都是广博精专要静得下心、摒得住气才做得好的学问,但这两种学问的起源不过也是人类的好奇心和问“为什么”的本性,阿蒙撰写此书的起点也在于此。不过《时蔬小话》并不是完美的。在整体组稿之上还缺了一些格局,每一个部分虽然都是有内在联系的,但现在这个逻辑还不足以清晰呈现这些故事之中凝结的时序感。《时蔬小话》“时”居首位,不妨将“时”最为最高逻辑重新整理调整篇目,可能效果会更加惊人一些。

懂植物的心不至于太硬,懂食物的人不至于太坏(也许只是我一厢情愿啦!)。食物是人寄托情感最直接的载体,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菜蔬在味觉上的朴素反而又成了人情极好的表达和载体:一锅熬白菜水汽里蒸腾的一个冬天的温暖、一颗葫芦里有限物质里的无限关爱、一个西瓜里凝聚的夏天的湛蓝明快的记忆、太湖盛夏里唱起采菱歌的快乐、山药与山药蛋傻傻分不清楚里比《海贼王》更有趣的航海大时代……一个一个朴素却智慧的人类故事跃然纸上,它不是《舌尖上的中国》点到为止的浮光掠影,或是将食物故事强沾了意识形态的目的性表达。阿蒙的故事是如植物那样有蔓长根基的,从泥土里生长出的苗无论怎样都要“落叶归根”,无论怎样都要“把根留住”。

《时蔬小话》是难忘的,它呈现的生活方式也许迟早都要被忘记,但就像阿蒙说的那样:“在我们有限的视野和经历里,现在的,是我们活着的;过去的,是消逝不久的;而这些是我们依然可以看得到,听得着,摸得清,尝得出,想得明,记得住的。” 把植物记住,这一刻我们记住的,不仅是一个被安上的名字,更是一个朋友,或是关于我们家族、家庭、家人的一个小故事。

责任编辑:An Junyang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