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带孩子去北京郊区玩,有一个活动项目是采摘樱桃。来到樱桃园,全园的樱桃都熟透了,放眼望去,满园的樱桃宛如翠绿的枝叶间镶嵌着一颗颗闪耀的红宝石,甚是壮观。为了合理利用土地,果农在樱桃树下种上了草莓,待到樱桃熟时,草莓的采摘也已接近尾声。同行的一个3岁孩子的母亲,也是京城某著名高校的副教授,当她见到树下的草莓时,激动不已,然后悄悄地跟我说:我一直以为草莓是一种跟樱桃一样结在树上的果子。这就是中国的科普现状。不要说孩子分不清花生是结树上还是长地下,就连大学教授都认为草莓是一种结在树上的果子。
知花识草,观鸟识木,作为一种开启民智,教化幼童的科普方法,在我国可谓源远流长。《论语》有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段话,我们一般理解为,学习《诗经》可以多认识一些鸟兽草木之名。但从孔子的“教化”观而言,这段话的意思应该理解为:学习《诗经》可以得到“兴观群怨”诸方面的教化,进而“事父事君”,所获得的识见远远多于“鸟兽草木之名”。“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等言论无不如此。从自然事物中见出人格道德蕴含,正是“识见多于鸟兽草木的名称”的最好解释。
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我们中的大多数连鸟兽草木之名都分不清,更遑论“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呢。如今城里长大的孩子,要看到我辈儿时常见的花草树木,近则上公园或者植物园,远则要跑到百里开外的郊区或者更远的边远农村地区。如何给城里长大的孩子和大人们做好“多识鸟兽草木之名”的科普工作成为了我国科普工作者的重大难题。欣慰的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科普知识推广的大力支持以及民众科普意识的不断提高,有关大众科普的读物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接地气(过去的科普读物动辄几十万字的论文专著,艰涩难懂,让人望而生畏),尤其是植物类的科普读物,更是如此。
我们改变不了大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小环境。笔者以为,从出版的角度,打造出科普阅读的一番新天地,为人们“多识鸟兽草木之名”提供一种便捷的方式,是完全有可能的。2015年开年伊始,有关植物的高质量科普读物不断涌现,短短半年时间,此类读物出版不下几十种,本文仅就新近出版的、值得阅读的几种作一简单介绍,仅供读者诸君参考。
植物和文学有关系吗?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呢?作为一位热爱中国古典文学的科学家,潘富俊通过《草木缘情: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商务印书馆,2015年3月版)架起了一座沟通文学与自然科学的鹊桥。作者在文学与植物世界间纵横穿行,梳理、解读文学与植物“缘情体物”的微妙关联,考评大地自然生态,还原几千年来文人笔下的植物原貌,解析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名称与寓意的植物面貌,并找出植物引进中国的脉络,同时分辨虚实,厘清文学作品的写实与想象,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精妙细致的古典场景。
故事总是吸引人的,植物的故事更是如此。7年前,英国《独立报》园艺版记者安娜·帕福德的《植物的故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6月版)登陆中国,曾引发国内植物阅读热。今年,同样来自英国的记者卡罗琳·弗里的植物故事作品《植物大发现:植物猎人的传奇故事》(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年3月版)再次受到国内读者追捧,引发热议。这是一部有关植物发现史的图文书,书中内容包罗万千,从古埃及人的收藏到16世纪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探索之旅,再到18世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大发现,讲述了人类对植物的美丽以及其经济价值的痴迷的故事和植物地域传播的历程,以及植物的大发现带给整个世界和人们生活的巨大影响。通过该书,我们还可以看到改变了世界植物景观的植物学先驱们的传奇故事。
除观赏外,植物的最大价值在于食用和药用。想知道,哪些植物是强身健体的药草?哪些植物可以给人带来愉悦的感受?哪些植物是爱情关系的助燃剂吗?法国植物学家贝尔纳·贝尔特朗在其最新著作《花草物语:催情植物传奇》(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版)中为您一一道来。在这部有关催情植物的科普著作中,作者以诙谐的笔触讲述了此类植物的传奇故事。书中展示的100多种植物,它们或多或少都有药效功能,书中植物标本大多数采集于100多年前,最古老的标本可追溯到1790年,堪称植物标本界的老古董。正是仰仗蒙彼利埃大学药学院及植物学院的鼎力协助,我们才能看到如此珍贵的植物标本,这也正是该书的精妙之处。
外版植物科普精彩不断,本土原创也不示弱。校园植物芳录可谓今年的最大亮点。3年前,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主编的《燕园草木》(普及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版)一面世,即引发北大学子以及广大读者的热捧,更有甚者,一手拿着图书,一手拿着相机,在校园里按图索骥地寻找书中的植物。这部北大燕园草木芳录,既有植物学角度的科学描述,也有北大人关于草木的回忆和感悟,呈现了一座几百年园林的丰富自然生态和深厚人文积淀。今年的校园植物芳录因环境学博士莫训强《南开花事》(商务印书馆2015年1月版)的面世而再次成为阅读热点。该书在预售阶段即引发网络和各大电商的广泛关注,上市不到一月即荣登多个图书排行榜。与前者重人文感悟不同的是,莫训强以独到的眼光,以时光为轴,对南开大学校园以至华北观察到的约110种花草树木作了赏析。更为独特的是,书中藏有一副南开校园的手绘地图,配合每一篇中关于植物位置信息的介绍,构成了一份南开植物指南。依照该书游览南开校园,可以看到与往常不同的风景。
除上述著作外,值得推荐的植物科普新著还有《自然之美:IBE中国自然影像志》(中信出版社2015年4月版)、《檀岛花事:夏威夷植物日记》(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年7月版)以及重版的《植物的欲望》(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4月版)等。
如今,虽然我们不能像小时候一样随时到田野或山上亲临赏花识木,但是我们可以借助上述精美的植物科普读物来一场纸上的赏花识木之旅,以达“多识鸟兽草木之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