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可以装盒子里卖?设计师为何会出现在出版业的大会上……当全球最大书展之一——德国法兰克福书展再次来到京交会时,它带给所有人的是完全颠覆传统的展示和跨界融合的研讨。法兰克福书展副总裁傅蓝神秘地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故事驱动大会就是要让传统插上创意的翅膀,给所有人超乎寻常的体验。
诗歌竟然装在“盒子”里卖?
“我们要把信雅达的诗歌,装在一个个小盒子里卖出去!”当中华书局大众图书分社社长包岩自信地在故事驱动大会现场说出这句话时,让整场听众诧异不已。面对同样一头雾水的北京商报记者,她笑着解释,所谓将诗歌装在盒子里卖,其实就是让诗歌通过商业化运作推向市场,从而实现普及传统文化和商业获利共赢。
去年中华书局举办了第一届“诗词中国”传统诗词创作大赛,与以往不同的是,本届大赛以诗词创作为核心进行商业运营,每一种商业模式就是所谓的一个“小盒子”。其中最成功的“小盒子”当属手机短信。首届“诗词中国”大赛采用的短信投稿和投票模式大受欢迎,参与活动的用户总量累计6477.65万。
极高的数据背后是丰厚的商业利润。以每条短信7分钱计算,除去和运营商的分成,也让组委会赚得盆满钵满。
随后更多“小盒子”开始尝试:全国各地举办诗歌吟诵晚会、开发可以指导普通读者写诗词的手机软件、出版一系列诗歌普及读物……“诗歌作为核心内容,驱动出一条跨界的商业化道路,这可不可以说也是对故事驱动活学活用的一个案例呢?”包岩笑道。
书展上为何来了一群设计师?
如果说诗歌的商业开发还算是出版业内的事,那当一群设计师突然出现在故事驱动大会现场,多少让人有点“思维混乱”。对此次德国设计师俱乐部和旗下多位德国知名设计师的到来,法兰克福书展副总裁傅蓝却不以为意:谁说设计产业就没有故事驱动?
傅蓝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邀请德国设计师俱乐部的想法源于和一位出版商朋友的闲谈。在他看来,设计不仅仅是停留在纸上的图画或者虚无缥缈的理念,每一个优秀的设计都是一个视觉的故事,故事中包含着很多历史、文化、典故和想象,正是这些丰富而有内涵的内容,让每一件产品能够做到精美绝伦,所以设计产业也是故事驱动的典型案例。
德国设计师俱乐部国际部理事沃夫·武德·瓦格纳也向北京商报记者解释,比如一部iPhone手机,虽然看起来是个简单的产品,但其实这里面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思想,在优秀的设计内容驱动下,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好产品问世。
“设计不是设计师一个人的事,而是需要设计师和客户不断沟通,沟通是设计的灵魂。故事驱动大会的形式能够为设计师与客户提供一个交流平台,把设计师的设计意图完整地传递给客户。”沃夫·武德·瓦格纳如是说。
傅蓝表示,其实故事驱动大会是一个完全自由和开放,而且具有想像力的平台。“明年我们没准会请个动物专家过来,讲讲动物是如何讲故事的。不一定这些研讨内容能够一下子带来多少真金白银,但却打开了大家的想象空间,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告诉你一个在法兰克福书展成功的秘密
——专访法兰克福书展副总裁傅蓝
北京商报:2012年首届故事驱动大会举办后我们都有哪些收获?
傅蓝:对于法兰克福书展和不少国际出版商而言,大家清晰地了解了中国出版商的需求,也对中国市场有了更深的了解,为国际企业拓展中国乃至亚洲市场提供了便利。例如,游戏《愤怒的小鸟》的开发公司Rovio此前对于中国市场完全陌生,但是通过参与故事驱动大会和中国出版商进行了深入交流,使得他们快速而且准确地抓住市场机遇,去年就开始和中国出版商合作出版《愤怒的小鸟》系列图书并获得成功。还有一个特别好玩的案例,一家美国新媒体企业和德国出版公司在故事驱动大会相遇,结果双方碰撞出火花,竟然达成了合作协议,简直太神奇了。
北京商报:是否准备将故事驱动大会在中国扎根?
傅蓝:当然,为此我们已经和中国出版集团进行了合作。中国出版集团是在国内耕耘很深的大企业,我们选择和它进行联姻,就是希望能够在合作中准确抓住中国企业的兴奋点和关注点。对法兰克福书展来说,首要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深入了解中国市场,最终的目的是要吸引大批中国出版商参与德国法兰克福书展,把中国最优秀的项目展现在全球出版同仁面前,所以,我们需要和中国市场有一个稳定而坚实的联系。
北京商报:故事驱动大会如何帮助中国出版商在国际市场争取到更多的主动权?
傅蓝:今年德国法兰克福书展的标志性事件就是有大批中国书商前往参与,这是历史性一步,或许就是故事驱动大会为中国带来的影响之一。我想告诉所有中国出版商一个秘密:想要在法兰克福书展上成功,你们必须要学会更为积极主动地去向全球的同行们表达、交流、宣讲和沟通。法兰克福书展能做的就是一个大平台,如果语言是障碍,我们可以提供翻译服务,但你必须要派足够认真和专业的人士参与,这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