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编按】第21期博雅论坛在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举办,研讨主题为“出版数字化转型的理论解释与策略透视”。本次论坛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经理路英勇分享了三联媒体融合转型的规划和实践。他说:“如果说陈昕在数字化转型问题上,更多地从产业角度着想,那么作为一线出版工作人员,则是更多考虑事业性与商业性完美融合,这就是三联促进出版业态转型发展的目标。”以下内容根据论坛录音整理而成。
《数字网络环境下传统出版社的转型发展》;陈昕 著;格致出版社出版
对陈昕先生著作的评价
读陈昕先生新作《数字网络环境下传统出版社的转型发展》,我认为有三个显著特点:
第一,立意高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思维对出版、对文化传播都很重要,如果不站在“互联网+”的高度来指导出版工作,就会对今后出版产业的发展有所制约。陈昕书中阐述了四种出版产业链模式,从第二种开始就把互联网概念融入其中,见出作者的对出版产业发展思考的高度。
第二,视野宽
多数出版经营管理者往往陷于一般的、具体的出版实务之中,对出版的学术理论问题关注不多。陈昕先生既具有出版实务方面丰富的经验,又精于经济学经济学理论,用这样的理论思考拓宽了研究视野。
第三,具有前瞻性
陈昕先生在他的书中谈到了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升级的必然性和紧迫性,而预言这个转型的过程大约需要10-15年的时间。其实,这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时间判断,其中还有一种前瞻性的判断在里面,这也从另一个方面为读者提供了讨论的空间。
技术和内容应相互促进
出版业态的转型升级对于出版经营管理者来说,既是一种理念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实在说来,因为一直有业态转型这方面的追求,倒没有感觉到很大的压力和焦虑。现在很多人都在讨论出版行业到底是夕阳产业还是朝阳产业?说它是夕阳产业是因为其他竞争行业挤压过来,自身发展跟不上形势变化,结果日益走向消亡;说它是朝阳产业是因为出版业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因而时代发展,出版业也具有可喜的发展前景。
面对出版的转型升级问题,现在不能简单地用朝阳产业和夕阳产业来比较。目前,我们的出版是什么状态?要理解这个问题,可能要从两个方面来做判断:第一,从历史上看,出版的转型升级是永远在进行的,并非现在才有,每一次载体的升级变化都对出版产生冲击。甲骨文到纸的多次载体的变化,近代以来图书与电影、广播的融合,导致出版的转型升级,但出版产业一次又一次焕发生机,进入新的健康发展模式,所以谁能说出版就进入朝阳产业和夕阳产业,而不具有变化转换的可能呢。第二,现在由于互联网技术带来的数字化,整个出版业也受到冲击。受到冲击以后,出版产业的发展将如何呢?处理好技术和内容的关系是重要的。对此,有人悲观,有人乐观。悲观态度是因为技术把内容压掉了;乐观态度是认为内容更为重要了,没有内容,技术是没有用的。我的判断是,技术和内容应该互相促进。技术的每一次发展都会促使内容更为精准化,导致了它的传播途径更广,对内容传播、内容建设有更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技术的不断革新是内容优化和发展的过程。不是说技术来了,会让人忽视内容;也不是说只重视内容不注重技术。内容和技术应该互相促进、互相发展。所以说,数字化的冲击不会使出版业沦落为夕阳产业,反而给出版产业的新发展带来机会。如果出版行业真的是夕阳产业,那我们还在这儿干嘛?
三联书店在数字出版转型过程中做了什么?
三联书店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我们特别注重内容创新,内容非常好。80多年来,三联书店一直都讲究新锐、一流,讲究思想、智慧。三联这个品牌在知识分子当中、在读者当中也因此拥有很高的声誉,三联书店最引以自豪的就是出版了很多好书。
三联书店的还有非常好的刊物。《三联生活周刊》在全国周刊中发行量第一,《读书》发行量也很不错。现在三联书店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主要是从两个领域往前开进的:一个就是传统的图书,一个就是杂志。从周刊的角度,三联是在做媒体融合;从传统出版的角度,三联已做了电子书,还有网络数字版权,两个方面齐头并进往前走。现在我们制订了一个5年到10年的发展规划,就是以《三联生活周刊》媒体融合带动整个三联书店的业态转型。
《三联生活周刊》媒体融合转型归根结底还是机制创新的问题。我们是这样来做的:持续保持原有的记者原创能力和原创成果,把登在纸质杂志上的内容变一下,放在微信、微博、APP等新媒体上传播。目前,整个《三联生活周刊》媒体融合的转型已经进入到可以具体筹划的阶段:第一,两边分离;第二,各自向融合发展发展;第三,真正融合。《三联生活周刊》作为三联书店整体转型的先锋,我将其称之为“单兵突进”。《三联生活周刊》新媒体公司已经在筹备,现在已经跟一些战略投资者达成共识,到年底在《三联生活周刊》创立90周年、复刊20周年的契机下,三联新媒体公司将会挂牌。
要完成从《三联生活周刊》新媒体“单兵突进”,到实现传统出版转型基本落地,我们规划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之后,从机制、人员、平台、管理、渠道等等方面三联书店将形成一种新的内容生产、传播模式。
三联书店一直都想在数字出版领域探索出一条新路,这个过程肯定很艰难。大家都能感觉到,新媒体转型面临的最大问题应该还是怎么样来转变观念和转变机制。
如果说陈昕在数字化转型问题上,更多地从产业角度着想,那么我们作为一线出版工作人员,尤其是三联工作人员,则是更多考虑事业性与商业性完美融合,这就是三联促进出版业态转型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