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以来主要事迹
王铁英同志从事编辑工作多年,编辑业务能力全面,在编辑岗位上工作出色。她在美术专业院校及历史文化等研究领域有良好的人脉,约稿能力和选题策划能力都很强。她善于发现教学和研究中的出版亮点、发掘选题适合的切入角度,策划了一批“双效书”、常销书,《绘画构图学》《色彩教学》等已经连续10年再版。她的案头工作扎实、负责,善于应用求学期间受到的良好学术训练发现稿件问题、提升书稿内容。她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俱佳。她责编的《唐宋家具寻微》获“2015中国好书”等多种奖项。2012年以来她的主要业绩如下:
(一)《棔柿楼集》丛书:美术专业社出版的精品社科书
《棔柿楼集》丛书是我社重点图书,收录学者扬之水历年所撰名物研究文章,校订文字、补充新出考古材料、重新甄选图片,分卷出版。丛书2013年立项,2016年出齐十卷。王铁英在丛书出版过程中主要承担以下工作:
1、策划阶段,协助作者整理已经发表的文章,将内容相近或相关的文章收入同一卷,厘清各卷收录的篇名。
2、编辑工作。她熟悉文献和考古材料,稿件中大量的注释、引文、引用的出土和传世材料,她都尽量做到与出处核对,工作量巨大,但是保证了图书的质量。为了保证排版文件无误,她与作者都是用邮件往来讨论稿件中的问题和确定增删内容。她将这些邮件分类保存、记录,即使版式文件不时修改,仍能保证清楚无误,没有出现漏改、错改问题。
3、设计。丛书设计由宁成春主持。她与宁老师一起工作,十数次设计稿才定下最终的整体设计方案。她负责具体版式制作时,不仅充分考虑作者的文意,增添了若干局部放大展示,还追求版面韵律感,图片排布、图文关系安排等形成内在的逻辑关系。照此原则,仅《香识》一本书的排版就制作了完整的两稿,耗时一个半月,方达到图文关系的平衡,也成为以后各卷排版的依据。《棔柿楼集》设计效果的实现,有她不少辛苦付出。
4、索引工作。为了区别于扬之水的其他出版物,她决定增加编辑含量,每卷做全文索引。她熟悉文献和考古材料,索引词摘录得当、准确,得到作者的认可。《棔柿楼集》的索引成为丛书卖点之一。
5、版权工作。《棔柿楼集》丛书从策划之初繁体版版权即出售给香港中和出版社,她负责版权联络、签订合同及之后跟进繁体版编辑、出版等事宜。
6、营销工作。《棔柿楼集》2016年9月出版后,丛书的工作重点就转向了营销,她约请专家写书评、联系适合的媒体发表,撰写软文在网络推广,策划并主持新书发布会、读者见面会,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棔柿楼集》丛书的《唐宋家具寻微》、《藏身于物的风俗故事》等卷多次获奖,出版9个月到一年即再版,这套书已经成为我社的品牌图书。
(二)任职《美术向导》期间,认真负责,工作能力突出。她的约稿能力不仅为杂志积累了一批高质量的稿件,还多次组织稿件“救急”。她在审稿时稿件处置得当,坚持政治性、把握学术性。她与作者沟通顺畅、恰当,老中青学者都能实现良好沟通。
(三)《20世纪北京绘画史》(修订版)责任编辑。这是一次用专业的编辑工作、良好的编辑素养进行的“危机公关”。
《20世纪北京绘画史》由北京画院组织编写,著名美术理论家邵大箴、李松主编,薛永年、单国强、李松、刘曦林、李树声、杨悦浦、陈履生、邵大箴、水天中诸位先生撰稿。我社首次出版以后,作者们认为编校质量问题多,提出修订再版,因为作者均为业内卓有成就的学者,此事影响不小。此书再版时社里委派王铁英作为再版编辑,希望她能凭着过硬的编辑能力做好这项工作,消弭负面影响。
她仔细审读了初版后提出该书存在的问题,与北京画院的领导、编辑及各位作者充分沟通,提出解决方案。她负责了修订版的核查史料和做索引的工作。她充分发挥求学期间学术训练培养出的良好的问题意识和文献功底,最大限度地解决了史料可信度的问题和全书前后说法不一致、机构名称混乱等问题。她扎实的工作、良好的沟通也获得了作者们的信任。
2012年5月《20世纪北京绘画史》(修订版)出版后,编校质量获得了北京画院方面以及作者的认可。
综上所述,王铁英同志具有良好的学术素养、优秀的策划能力和出色的编辑能力,故此推荐王铁英同志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十佳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