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拥有深厚学术底蕴的中华书局来说,培养能够传承中华书局学术文化传统的编辑人才,非常重要。同时,在重视媒体融合的当下,培养全能编辑人才同样意义非凡。“编辑的专业素质是第一位的,但编辑的营销意识、创新意识、选题策划能力等同样重要。现在在新媒体融合的背景下,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需要着力培养编辑的综合素质。”中华书局党委书记周清华说。
导师制传帮带,学术薪火相传
在打造传承中华书局学术文化传统的编辑人才方面,针对应届毕业生和社会招聘两种不同的新员工来源,中华书局会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培训方式。首先,中华书局在每年的8月左右,会对刚入职的员工(包括应届生以及社会招聘人员)进行为期2-3个月的集中培训和辅导授课。上至中华书局领导,下至各编辑、生产、营销和管理等各业务、工作层面,都会参与到培训流程中来。主要目的是帮助新人迅速了解书局,将中华书局的学术风气和文化底蕴薪火相传,授课范围包括中华书局百年局史、编印发规范、管理规章等等,同时还会安排新人实地了解编印发整个流程,比如参观印刷厂、物流作业等。
而对于工作经验缺乏的应届生来说,中华书局主要采用的人才培养机制为编辑导师制。应届生进入书局后,所在的编辑室部门负责人基本上就确定为他的导师,一对一进行全方位的传帮带式培养,期限为一年。中华书局会对导师和学生有所要求:首先,学生可以随时向导师进行请教,导师要对学生进行每月不少于一次面对面辅导,对学生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手把手进行帮助;其次,导师需要根据每次的辅导情况填写对应的指导记录表;最后,待一年辅导期结束后,学生需要提交导师制的成果汇报,导师需要对学生一年的进步状况做概括的评价并写出评语。
在正式开始导师制之前,中华书局会安排进行一次极具中华书局传统文化特色的正式拜师仪式,由“学生”奉茶并敬茶于“老师”,鞠躬后完成拜师仪式。因为中华书局学术底蕴深厚,有很多在学术方面有深厚造诣的老编辑。周清华表示,在中华书局的历史上,一直都有老同志带年轻人的传统。比如,当年在进行国家重大古籍整理出版工程如“二十四史”的时候,很多年轻编辑都曾经当过老专家学者的学术和编辑助手,在这种传帮带的实践中,既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也使自己的业务素养得到了提高。其实,这也是中华书局导师制最早的体现。
中华书局极具传统文化特色的拜师仪式,由“学生”奉茶并敬茶于“老师”,鞠躬后完成拜师仪式。
据周清华介绍,中华书局从2010年开始实行编辑导师制,在传承中华书局的学术风气和文化底蕴方面,相较集中培训,手把手的一对一导师制效果更好。他形象地举例说:“比如像学京剧,同样都是科班毕业,唱腔、唱词大家都会。但如果要专门学习某个流派,还就得跟该流派的老师一对一的去学。”
尽管导师制期限只有一年,但师生关系往往是终生的。编辑导师制不仅可以在工作方面对应届生起到帮助,而且导师对“学生”会进行工作经验及技巧的言传身教,可以使得应届生从各方面感悟到中华书局100多年的历史与传统。学习交流过程中,应届生会很自然地了解到中华书局的企业文化,可以帮助他们找到自己在中华书局的工作定位和奋斗方向。
重视专业素质,培养全能编辑
除了针对新员工的人才培养计划外,中华书局也会对员工的综合业务能力进行有目的性地锻炼,培养全能型人才。首先是专业素质,中华书局主要会从三个方面进行培养:
第一,鼓励员工学习进修。因为中华书局的编辑需要具备很高的学术修养与功底,在日常编辑工作中对学术方面的要求很高,所以学位、学历的继续教育是在职员工的主要发展途径。中华书局会对员工的学习费用提供一定比例的报销,帮助他们在学术方面不断进步。目前,中华书局有在职读博士、硕士的员工,还有为期一年去北京大学做访问学者进修的员工。
第二,中华书局每年承办很多大型的出版项目,比如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等。中华书局会安排年轻的编辑参与到这些项目中,让他们在承担项目的过程中、实践中成长。
第三,中华书局鼓励编辑参加各种业务培训。要求编辑们尽可能的多参加一些学术会议,从而拓宽编辑们的视野、紧跟学术。此外还有行政管理部门的各类行业培训、中国出版集团组织的“三个一百人才”等等的各类专题培训等。
除了专业素质外,中华书局还非常重视对编辑营销能力的提高。周清华表示,中华书局看重的同样是全能型编辑人才。他说:“传统出版单位都存在一个问题——编辑只做编辑的事,营销只做营销的事。中华书局同样也存在这个问题。中华书局的编辑多为文科生,经营意识、市场意识尤为不足。”因此,中华书局也在着力帮助编辑们培养全面的素质与能力。
2016年,是中华书局的“全面营销提升年”。中华书局确定要使编辑成长为可以熟练掌握出版行业全流程的全能人才,提高全体员工的营销意识和水平。2017年,中华书局更是提出了“大营销年”的概念,即要在财务选题、生产结构、营销宣传、品牌战略等方面进行全面提升,实现内容生产与市场营销一体化。
中华书局要求编辑们参加所有的营销活动,包括各类订货会、馆配会等重要的行业展会。新老编辑都要去现场,和读者、客户进行直接的交流。“要让编辑们知道,他们的书在市场上的反映,以及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书。编辑参加外展会回来,总会得到很大的收获。”周清华表示。
在媒体融合的当下,中华书局的新媒体在业内表现优异。周清华透露,中华书局要求编辑们,特别是责编们都要参与撰写宣传文章,为新媒体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内容支持的同时,锻炼他们的新媒体营销意识和能力。此外,中华书局还要求编辑们参加各个书店门店的图书宣讲工作以及营业员培训工作,让编辑通过给营业员授课的形式,锻炼他们的业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