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 双推计划:常销书 在榜畅销书 推荐畅销书 | 获奖图书

《老生》为何让贾平凹又释然又痛苦?

贾平凹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4年10月

(点击试读)

“能记下的都是刻骨铭心的,不敢轻易去触动,一旦写出来,一番释然,又是一番痛楚。”作家贾平凹最近推出25万字长篇力作《老生》,贾平凹称,这部作品让他又释然又痛苦。

现年62岁的贾平凹算是一位“文坛劳模”。从1980年代中期出版长篇小说《浮躁》始,几乎每隔两三年,就有一部长篇小说问世。从《废都》、《白夜》、《怀念狼》到《秦腔》、《古炉》、《带灯》,再到最新出版的《老生》,他已经出版了15部小说。贾平凹将汉语传统和陕西方言相互糅杂,构建起文本特征鲜明的文学世界。他的每一部长篇,几乎都在探索新的表达方式与创作技巧,但永远不变的,是主人公总是底层小人物,是每个人身上都有着中国传统文化深深的印记。

在贾平凹新出版的长篇小说《老生》中,故事依旧发生在陕西南部的山村,从二十世纪初一直写到今天,可谓是中国百年史。书中的主人翁叫“老生”,是一个在葬礼上唱丧歌的职业歌者,他见证、记录了几代人的命运辗转和时代变迁,并经由他,作家把四个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故事连缀一起,书写了人和社会、人和物、人和人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它们有着清白和温暖,混乱和凄苦,更有着残酷、血腥、丑恶、荒唐。

《老生》是在中国的土地上生长的中国故事,贾平凹将眼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以解读《山海经》的方式来推进历史、认识历史、解读历史。在小说中,《山海经》与主体故事是灵魂相依的关系:《山海经》表面是描绘远古中国的山川地理,真实意图在描绘记录整个中国,其旨在人;《老生》亦是如此,是写这个国家和这个国家中人的命运。而且,贾平凹在写作中并不留情面,“人的秉性是好光景过上了就容易忘却以前的穷日子,发了财便不再提当年的偷鸡摸狗,但百年来,我们就是这样过来的,我们就是如此的出身和履历,我们已经在苦味的土壤上长成了苦菜。《老生》就得老老实实地去呈现过去的国情、世情、民情。”他在后记中如此自嘲。

作为陕西作家,中原厚重的历史文化传统一直影响贾平凹的小说创作。他也有意识地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写作灵感。《山海经》作为远古时期的山水草木动物神话故事,如同一部神秘的天书,上千年来都吸引着人们孜孜不倦地进行解读。贾平凹凭着对小说艺术的熟练拿捏和对《山海经》的独到认知,在《老生》中尝试对《山海经》做自己的注解。在他眼里,“从秦汉上寻到先秦,再上寻到上古、高古,就感觉那个时期,好像天地之间,气象苍茫,一派高古浑厚之气,有着这个民族雄奇强健的气息”。

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真正深入到《山海经》的精神世界,一切都比想象中难很多。贾平凹曾三次试图放弃《老生》的创作。直到他在秦岭拜访七里八乡最有威望的老人,从老人身上获得灵感,“没有私心偏见地说公道话”——这是他得到的启发。“写小说何尝不也是在说公道话呢?”在这种质朴思想的感召下,贾平凹重启《老生》的创作,并在三个月中一气呵成完成初稿。同时,有别于学院派专家的看法,贾平凹对《山海经》的解读,显然也是这部小说的一大看点。

读《老生》,可以读到贾平凹对传统文化的心存敬畏,对人世饱含深情的大爱。扎实地深入生活,客观理性地表达,吸取历史文化的养分,这是传统作家作出的示范。

责任编辑:袁思源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