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中国-亚欧博览会这个重要的国际性舞台,9月3日,首届中国-亚欧出版博览会在乌鲁木齐拉开帷幕。几天来,出版博览会不仅向人们全方位展示了中国新疆出版界近些年来的主要发展成果,同时借助这一平台,也掀开了中国与亚欧各国出版交流合作的新篇章。
促交流
借展会为走出去搭平台
“博览会搭建了一个亚欧出版交流的平台,对文化走出去和引进来有着至关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对亚欧出版交流也有着积极推进作用。”在新疆国际会展中心中国-亚欧出版博览会展区前,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局长薛保勤对《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如是说。
“博览会精品荟萃,活动丰富。作为出版人,不仅领略了新疆出版的发展繁荣,而且交流了出版心得,了解了亚欧出版市场动态。”谈起首届中国-亚欧出版博览会,在记者的采访中,许多出版人都感到了一份责任和惊喜。
台湾图书出版事业协会理事长陈恩泉已是第三次到新疆。他说,此次博览会使得台湾出版界又增加了一个和大陆出版界合作交流,参与国际出版交流、合作、共同发展的平台。他希望这个平台能够越做越大,吸引更多国内外出版机构参展。
“下次我们的前期准备要做得更充分、细致,瞄准新疆和周边国家图书市场需求和特点,才能更有效、深入地推动交流合作。”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党委书记汪家明的体会是:通过这个平台可以获得更多合作出版以及推动图书走出去的机会。
新疆电子音像出版社总编辑库里达·胡万告诉记者,他希望能够借助展会提升、扩大入选总署迎接十八大重点图书《农民话说新疆巨变》等精品出版物的影响力,进一步促进新疆出版业与国际出版接轨,更好地推动新疆出版走出去。
新闻出版总署援疆干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黄晓新说,首届博览会集中展示了新疆出版业近年来的发展成果以及18个援疆省市出版业的繁荣发展,也为国际文化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找灵感
深入挖掘民族出版素材
“很高兴,来新疆第一天,我们就有了两项合作成果。”三联书店总经理樊希安按捺不住收获的喜悦。他告诉记者,除了三联的《鲁迅箴言》将由95岁的著名翻译家托乎提·巴克译成维吾尔文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外,还将和新疆科技出版社合作出版3本书,让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得到更广泛传播。
黄晓新表示,今年首次举办出版博览会,版权贸易刚刚开始,希望随着博览会平台越来越大,文化交流不断加深、合作出版逐步扩大。
“原以为新疆出版业发展比较平淡,来到展会看到新疆出版业发展很快,有很多精品图书。”人民音乐出版社副社长杨伯勋表示,要借博览会这一开放平台,深入挖掘新疆民族音乐的素材,为出版社开拓民族音乐图书出版寻找选题。
“民族出版一定要突出特色。”在博览会期间举办的以“民族出版发展与合作、交流”为主题的论坛上,樊希安结合三联书店的成功经验对发展民族出版业提出了他的思考和建议。他认为,少数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和少数民族地区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选题资源。“民族出版一定要找准定位,坚持特色,成规模,成系列。”
韬奋基金会会长聂震宁在论坛上提出,集聚天下人才、天下财富为省区出版业发展繁荣所用;集聚全国优秀书刊为省区广大读者服务;集聚全国出版业文化交流资源走向毗邻国家的出版市场;集聚多种数字出版技术发展省区新型出版业态。他认为,集聚更多优秀本版出版物是省区出版业发展繁荣最重要的标志。
中国出版集团副总裁李岩说,出版是推动彼此了解、增进彼此敬慕、加强相互吸引的最好的媒介,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加强合作、互利共赢是我们共同的选择。
新疆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石永强告诉记者,博览会的展示交流活动及论坛上形成的新思路和建设性意见,都将为新疆出版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人气旺
“一天销售八万码洋”
“博览会的图书销售比预期要好,开幕第一天,半天时间就销售了4.5万码洋的图书,今天预计销售将达到八万码洋。”新疆新华书店国际图书城副经理金兰在博览会开幕第二天接受采访时说。
9月4日下午,记者看到距离市区30公里的博览会现场,人头涌动。由于所有参展图书均七折销售,展场中有很多带着孩子前来购书的家长。
乌鲁木齐市第72小学的吴姗匀莎选中了《每天玩一点逻辑思维游戏》、新疆兵团二中学生陆蓓蕾购买了不少科幻类图书,她们告诉记者,博览会有这么多好书,她们很喜欢。
“博览会一下集中了这么多好书,而且价格比较便宜。”乌鲁木齐市民杨翠萍一次性购买了《中国通史》、《牛津西方哲学史》、《战国时代》、《货币战争》等30多册、价值1660元的图书。
“亚克西!这么多书,才280元。”乌鲁木齐服装个体户阿不都热扎克·买买提喜欢看书,这次他购买了18本书。
在现场,记者深深地感到,首届中国-亚欧出版博览会搭建的交流合作平台,让中国出版界和亚欧国家的出版交流更加顺畅,让更多的思想火花在这里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