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 部门工作动态 | 集团新闻 | 媒体关注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专题报道 | 一周回顾

《史记》修订本出版前前后后

修订符合时代需求

时隔54年后,点校本《史记》首次出版修订本。10月19日,中华书局版点校本《史记》修订本首发式在北京、上海、香港、台北、新加坡、伦敦、东京、纽约等25座城市的31家书店同步举行,此举令古籍整理出版界振奋。作为一项不是人人都关注的事业,点校本《史记》修订本能在全球范围内举行首发式,是我国古籍整理出版业首次。

“嘉惠学林,功德无量。”这是修订工程学术顾问、98岁高龄的饶宗颐先生专为点校本《史记》修订本出版所作的题词。作为“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中最受关注也是修订工作最为繁复的一部,点校本《史记》修订本历时8年才得以出版。境内外学者、读者在广泛关注其出版的同时,对点校本《史记》修订本出版背后发生的故事同样瞩目。10月20日,在京召开的《史记》修订本出版座谈会暨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第五次修纂工作会议上,有关人士对此作了介绍。

众所周知,《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为“二十四史”之首。全书130卷,记载了始于传说中的黄帝,迄于汉武帝时期,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据资料记载:1959年,在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指示下,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领衔整理的点校本《史记》出版,点校本《史记》以分段精善、校勘审慎、标点妥帖,有关技术处理得当,成为半个世纪以来最为通行的《史记》整理本,因此被誉为中国历史典籍整理标志性成果。

对于这样一部通行了50多年,对中国历史文化研究、广大读者的阅读学习、中华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的史书进行修订,参与各方无疑是十分慎重的。

关于点校本《史记》修订起因,中华书局在点校本《史记》修订本出版说明中指出,由于受到当时种种客观条件的制约,加之整理出版过程历时绵长,时间跨度大,参与点校者时有变动,点校体例未能统一,或底本选择不够精当,或校勘过于简略,或标点间有失误,各史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憾。为适应新时代学术发展和读者使用的需求,亟须予以全面修订。

具体而言,出版时间仓促,体例不统一,是点校本《史记》修订的主要原因。资料显示,《史记》点校本是由顾颉刚先生领衔,由贺次君、宋云彬、聂崇岐等多位前辈学者一起参与完成的。从点校时间上看,从1958年领到这个任务起,到1959年《史记》点校本出版,只有一年多的时间。

尽管如此,当今的修订者还是采取十分审慎的态度进行修订。据修订工程工委会主任杨牧之介绍,修订过程中采取的是“可改可不改的就不改”原则。“这条原则提醒我们,在做改动的时候一定要慎重。弥补和纠正前人的缺误是我们的目标,可是如果稍有不慎把人家对的给改错了,就违反了修订的原意,南辕北辙了。”

新增校勘记3400多条

那么修订者对点校本《史记》都做了哪些修订?据《史记》修订主持人、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赵生群教授介绍,点校本《史记》修订本最终新增校勘记3400多条,处理文字涉及3700多字(增1693字,改1241字,删492字,移298字),改正原点校本排印错误300多处。

对于这些修订依据,点校本《史记》修订组表示,主要是以版本对校为基础,充分运用本校、他校,审慎使用理校,适当参考相关文献、旧注引文、类书等资料。全面检核了点校本对底本所作的校改,包括方圆括号改补和迳改,已经厘正者从之,存疑者慎重斟酌,错误者予以纠正。原点校本无校勘记,修订本不再使用方圆括号标识,凡涉及底本的重要改动、重要版本异文、前人重要异说,均出校记说明所据。

在学界有个共识,那就是校勘理念不同,在底本选择上也不同。是选择早期宋元刻本还是选择后期明清甚至近代精校本?虽然看法不同,但各有各的道理。此次《史记》修订是如何选择底本的,无疑是个颇受关注的话题。

对此,赵生群教授解释说,确定北宋景祐监本、南宋绍兴本、南宋黄善夫本、明汲古阁《索隐》单刻本、清武英殿本5个通校本和南宋耿秉本、元代彭寅翁本、明代柯维熊本、明代凌稚隆本、日本泷川资言《会注考证》本5个参校本,是基于对《史记》版本系统梳理后得出的根据。

其中北宋景祐监本,现藏于台湾,被誉为“世间乙部第一善本”。南宋黄善夫本,现藏于日本,是存世最早的三家注合刻本。南宋绍兴本是现存最早的《史记集解》残本杏雨本的南宋覆刻本。此外“我们还尽可能地搜求到了日本、法国所藏六朝钞本、唐钞本、敦煌写本10余种。”赵生群说。

呈现五个闪光点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欲更上一层楼,对当今修订者来说是个挑战。本着认真吸收前人与时贤的研究成果、实现体例基本统一的目标,经过“八年抗战”的点校本《史记》修订本,被学者认为有5个成就值得总结。

学者们认为,除广校诸本是其一外,新撰校勘记约3400条是其二。订补疏误、后出转精是其三。尊重底本、优化完善是其四。约请多领域专家协作是其五。引人注目的是,多领域专家协作是《史记》修订工作的首创。针对约请天文、历法、礼制、中西交流等专门领域研究名家参与修订工作,并约请多名文献家、史学家审读修订稿,提供专业审读意见。杨牧之表示,是供修订者参考、吸收,以期完善。

同样引人关注的还有,点校本《史记》修订本有6000多处标点被改订。关于改订的原因,赵生群教授解释说,一是对破读做了修正。二是根据史实和通行的规范,把专有名词根据现今的理解和认识加以适当标注,并尽可能做到全书统一。三是对“三家注”引文作了较为全面地核对,完善引文标点,特别是修正了引文不足和引文外衍的情况,以便读者的阅读和使用。

为他史出版铺路

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是对原点校本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延续。作为“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中的第一本正式进入编校流程的修订本,《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了解到,《史记》修订本的审稿编辑工作就用了差不多两年的时间。其间,召开各种相关的评审会、讨论会、定稿会有10余次之多。在最后半年的排校稿定稿阶段,修订组的先生们更是3次来京,与编辑组成员一起工作,对校样多次通读、修改。

如此精益求精,在当天举行的会议上,来自政府、图书馆、媒体的与会各方给予了充分肯定。大家普遍认为,点校本《史记》修订本体例的规范,对今后各史修订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的确,点校本《史记》修订本出版后,引起学界高度关注。历史学家余英时在与原本略作比较时发现,新本在原本的基础上取得了不少重大的改进。余英时在贺信中说,原本《史记》并无“校勘记”(但其余二十三史有之),修订本各卷之末都有详细校勘记,往往多至四五十条。因此原本校改之处但以方圆括号标示之,读者仅知校正的结果,而不知其所以然。修订本在正文中不用括号,但在校勘记中详述其校改的根据和理由,极便于读者阅读。第二,修订本书末有“主要参考文献”一项,其中包括新获简帛以及最近刊行的专著等。读者运用这一书目,并持以与校勘记中所引各书互参,便可进一步发展自己的研究计划。这两点都胜过原本。

责任编辑:ZhuJing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