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 部门工作动态 | 集团新闻 | 媒体关注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专题报道 | 一周回顾

两会直击丨大会闭幕,代表委员这些关切仍在进行

5月28日下午,随着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胜利闭幕,全国两会圆满结束,但代表委员们的行业关切仍是“进行时”,来看看还有哪些也是你关心的?

微信图片_20200528133815

潘凯雄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数字出版仍在持续探索中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线上阅读成为一时之潮流和风尚。但不容忽视的是,在疫情高峰的两个月间,各大出版单位或数字机构所做的都是公益行为;需要观察的是,当免费的“蛋糕”过去后,这种所谓的在线模式还能走多久?

疫情期间开放的在线资源,首先是免费的,其次是限时的,再次是部分资源,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从社会效益来说,出版业积极投身公益当然值得肯定,比如商务印书馆开放了千余种电子书资源和部分汉译学术名著名家视频,人民文学出版社也开放了“人文读书声”为期1个月的免费试听。但如果从商业角度来说,此后这种行为到底能引发多大的商业价值,还没有人来做这种统计,所以现在就以此来作为出版的方向未免过于简单。

目前有声阅读的增长也是不争的事实,但听书和看书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真正的阅读还是靠“读”,“听”只是一种丰富与补充,很难成为一种主体。数字出版的方向与疫情的存在并没有太大关系,我国甚至全球数字出版的发展这些年一直还处在探索阶段,这种探索包括探索的方向并没有因为疫情而终结。我们不要被一些一时之间表面现象所迷惑。出版行业内在的、带有某种规律性的东西——即内容的优质、创新、精品化等问题——永远不会随着外在传播形式的改变而改变,否则也就没有了文化的发展和出版的存在。

从世界范围来看,数字出版做得比较好的还是教育出版和专业数据库,国内现在真正有商业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也在于此,而非所谓的知识服务类课程,这些碎片化、浅表化现象都不能代表数字出版的方向,我国的数字出版依然还在持续探索中。

微信图片_20200527095953

林阳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开明画院院长

免征增值税推动实体书店高质量发展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分别于2013年和2018年出台了《关于延续宣传文化增值税和营业税优惠政策的通知》,图书批发零售环节免征增值税,2020年即是优惠政策实施的最后一年。实施了近7年的免税优惠政策,为图书发行业尤其是实体书店的高质量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建议政府有关部门继续支持图书批发零售环节免征增值税政策。

7年免税有效遏制了实体书店倒闭潮。从2010年前后开始,大批实体书店纷纷倒闭,实体书店进入了发展“寒冬”期。国家从2013年开始实施的免税优惠政策,近些年,实体书店发展开始回暖,并呈现逆势上扬的态势。除了数量的持续增长,一批内涵丰富的特色书店、校园书店、社区书店、品牌书店不断涌现。受惠于免税政策,广东新华发行集团将有关免税资金专项投入于实体书店及乡镇网店建设改造,截至目前,累计已改造建设门店网点7.48万平方米,投入资金达1.2亿元。江苏新华书店发行集团2018年末营业网点较2013年末增长453个(其中农村网点每年增加100个),网点面积增加约8.66万平方。

为实体书店(图书批发零售环节)增添了发展后劲。此前7年实施的免税优惠政策,犹如雪中送炭,让不少实体书店节省下资金用于书店转型升级,由此,才有了一个个颜值高、内涵高的书店,吸引了许多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重新走进书店,拿起书本进行阅读。江苏新华书店发行集团统计,年均网点建设(改造)投入超亿元,其中免税政策给予了重要的支撑。新华文轩自2013年享受免税优惠政策以来,每年享受免税金额达到1.6亿元左右,这些资金主要用于出版物发行网络建设和信息系统建设,推动了公司电子商务、数字出版和出版物供应链等新兴业态的发展。

近年来,由于免税优惠政策的实施,湖南省新华书店系统共向社会捐赠图书等文化产品1.7亿元。湖南省民营书业多次组织向贫困地区中小学校及困难学生提供资助,累计捐书捐款300余万元。

免征增值税有利于企业将更加充裕额资金投入到社会文化服务,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引领阅读风尚。以河北省衡水市新华书店为例,该店在公益先行、低价让利的同时,不断加大投入,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每年开展活动约300余场,每年公益捐赠活动多达20余场,惠民举措形式多样。最为代表性的品牌活动就是“新华书香节”,企业最大限度让利,几乎“零”利润惠民,仅市店主会场活动就有30万人次的读者从中受益,真正实现了社会效益最大化。

发放“图书消费券”助力“全民阅读”

图书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文化类消费品,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消费品。当前在全社会复产复工的情况下,因此应当积极引导需求有效对接。

消费券发放要重点支持在这次疫情中受到冲击较大的行业,只有针对疫情损失比较大的领域发力,才能发挥财政资金促进消费、经济回稳的重大作用,以小小的消费券来撬动行业回稳。由此建议在全国更多城市在消费券发放中设置图书消费券,以快速、显著、稳健地拉动文化消费。

政府发放图书消费券不但能解决实体经济和人民精神需求的有效对接,还可以精准助力“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

在世界各地,鼓励全民阅读都是一项公益事业,各国政府都给予了大力投入,英美等发达国家每年为推进全民阅读的政府拨款都在几亿至几十亿之间。因此在政府发放的消费券中,设立专项“图书消费券”可以有效纾解人民群众的读书热情和公共图书馆功能暂时缺失的矛盾。

在全国更多城市在消费券发放中设置图书消费券,可以快速、显著、稳健地拉动精神文化消费。同时也加强了对实体书店、出版等受疫情影响的困难行业的扶持;有助于扩大国内需求,有序推动实体书店、出版业的复工复产,形成供需良性互动。

图书消费券的发放须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首先是对所在区域的每一位居民一视同仁享有此消费权;第二发放的方式须照顾到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人群;第三入围书店必须包括主流民营书店在内的广大书店而非仅仅是新华书店。综上所述,建议国家发放“图书消费券”,助力“全民阅读”。

微信图片_20200529090728

别必亮 全国人大代表、民进重庆市委会副主委、重庆出版集团副总编辑

社会效益考核积极引导出版业发展

2018年底,中宣部印发了《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并于2019年1月开始施行。《办法》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考核结合,做到客观公平公正,将内容质量、编校印制质量、重点项目打造、奖项荣誉、出版单位产品结构优化和专业特色打造、内部制度建设和执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纳入社会效益考核。这是各出版社重要遵循,给出版业发展以积极的引导。

一是促进了出版单位出版管理的创新。《办法》突出政治方向、出版导向、价值取向的评价考核,明确要求社会效益指标权重在绩效考核中占50%以上,为出版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这一要求提供了可量化、刚性的规范及切实可行的细则、评价体系与方法。出版企业对社会效益考核变得更具操作性,这有利于出版社更好完善管理机制、优化考核机制、调整产品结构,实现从数量规模到质量品质的发展理念与路径转变。

二是负面清单式的规定为出版企业划出社会效益红线。《办法》把出版质量作为出版企业的生命线,对出现严重政治导向错误、社会影响恶劣的行为“一票否决”,社会效益年度考核为不合格;连续两年社会效益考核不合格的,要进行整改等等。这些都有利于图书出版单位守正创新,切实提升图书内容质量,真正做到双效统一。

三是促使出版社积极策划主题出版项目,扩大主流舆论声音。在社会效益评价考核中,《办法》所附的“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指标和评分标准”表格中,对入选各类国家级出版规划、重点工程、国家资助项目并实现出版的情况和获奖情况给予了倾斜,使得参与评奖、壮大主流声音成为出版单位的自觉行动。

四是把出版物对推动科技进步、行业发展产生的影响纳入考核,对融合发展起到激励作用。《办法》在“社会评价”指标中对融合出版产品开了绿灯,这既是对走融合出版道路的传统出版单位的鼓励,也反映出《办法》对融合出版方向的示范引领。

与此同时,《办法》处于“试行”阶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确实存在某些量化标准不好把握的问题。因此建议根据操作执行中的新情况加以逐步调整完善,比如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设置、分值的设定、考核内容、评分标准等方面,可考虑做出适应环境、适应时代、适应新业态的必要调整。

微信图片_20200529090712

孙宝林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印刷博物馆馆长

传统文化发展要以“双创”为抓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由三类组成,一是优秀传统文化,二是革命文化,三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至今已有5000余年的深厚积淀,其中出版史3000年,印刷史1400多年,印刷出版文化成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将其与读书、教育结合起来,如何进一步丰富、挖掘内涵。

中国印刷博物馆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尝试和努力,通过“三号一站一刊一游”(即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号、视频号、门户网站、《印刷文化》、“我的印刷工坊”小游戏),打造独特的传统文化传播矩阵。

在学习强国平台上线6天后,中国印刷博物馆发布的文章、视频等阅读量已经达到125万,远远超出预期。其中,我在2019印刷出版文化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印刷出版文化照亮人类文明征程》一文分成5部分独立刊发,总阅读量超过了25万。日前,中国印刷博物馆联合腾讯微信推出的公益小游戏“我的印刷工坊”上线,流量已达几十万,我们的目标是以学习强国平台为基础,将流量推到千万级。

从多平台的阅读量来看,读者对传统文化是有需求的,是感兴趣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和中央文件精神指示,坚持把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作为重要抓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近几年通过不断实践,我们也越来越体会到,新媒体时代的文化传播效果不完全取决于背后的机构大小,而更在于内容是否优质。内容提供方要换位思考,以受众的需求来组织内容生产,去做受众喜欢看的、愿意看的精品,通过不同的媒体形式表达出来,带动互动交流。不一定要追求“量”,但一定追求“质”。

责任编辑:袁思源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