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简介 | 集团领导 | 重要文件 | 组织结构 | 集团成员 | 大事记 | 企业文化 | 党群工作 | 文件下载 | 网站集群

四词俱优 五性兼备 弘文固本 求新致远(中国图书商报社 孙月沐)(2)

发布日期:2011-07-29   作者:孙月沐   新闻来源: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四)产业。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的光芒,总是闪烁在产品上,而其产业,却少有人论及。其实,从王云五开始,直到目前,集团公司内一直有一个务实精进的产业家、实业家队伍。一代代文化单位、出版单位的实业家们,不仅在坚定不移地生产、传播、弘扬优秀文化,同时,在不同的年代、阶段、时期,兢兢业业地做实业、做买卖,做文化买卖,不仅积累了一份份雄厚“家底”,也积累了一系列的经营之道,成为今人、后人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石和精神财富。如何可持续发展,如何基业长青,集团大量的“产业”之“本”够我们好好学习一阵子的。

(五)文化。或曰“弘文”。我以为,在当今,这一点,应当大讲特讲,特别有其现实针对性。也许,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之“本”,乃至整个中国出版业之“本”,当前,首要的便是这“文化”二字,便是这“弘文”二字。因此,我将这篇征文题目有意写成“弘文固本”。弘文,才能固本,这是文化产业、出版产业区别于其他物质部类产业的根本区别。不错,其他产业也要弘文,也要文化,但是不一样,性质不一样,当然要求也不一样,任何事情不能大而化之,而要分类分级,这就是“实事求是”吧。我以为,集团公司核心理念中的“弘文”,起码应在以下三个方向上发力。这既是我的认知,也是作为集团公司一个成员的期许。

1.文化担当。即社会责任、文化责任。不管是文化事业单位,还是出版企业,都必须牢记其文化担当,牢记出版品的每一件都会对移世易人有其他产品不能取代的独到作用。我们说导向,当然首先是政治导向,这还不够,还有文化导向、价值导向、生活导向、情趣导向,如此等等,无一例外。集团公司要改革,要重组,要上市,要挣钱,但摆在第一位的,一定还是文化,这才是国家队本色,这才是世界一流出版传媒企业本色。国际上的大出版集团都十分重视文化,有文化担当,推出一批批精品力作影响社会,我们当然不能有丝毫动摇。即使上市“圈钱”,即使有钱了也可能去做房地产等其他实业,但永远不能离开“文化”两字,不能不弘文。舍此,何谈出版,更遑论其他“一流”目标。

2.文化操守。即文化追求。现在大讲做出版商,一点也不错,市场经济了,还在按计划经济思维做事,out了,落伍了,社会不容;但出版归根到底是要做出版家,做文化人,做文化商人,换言之,如果出版家钻进钱眼里,完全唯利是图,一味见利忘义,那就令人恐怖,魔鬼了,则天地不容。当下集团公司核心理念高调“弘文”,不仅有针对性,且有长远意义。

3.文化品位。即文化质量。现代社会是讲究格调讲究品位的社会。第一,我们要做有品位的中国出版集团人;第二,我们要出有品位的中国出版集团书,不仅有文化追求,有文化指引,精神思想“绿色环保”,包括编校质量、装帧开本等硬件也应有品位,要有回报社会、回报读者的意识;第三,要着力引导全社会建设有“文化”高“品位”的生活方式。

从这个意义上说,固本,首先是弘文;就集团公司历史和现状来说,弘文,则可达固本之效。这也是集团公司领导一贯、反复强调的,这也是我们对集团公司的期许。比如,对中国图书商社这样的出版传媒、文化传媒、专业传媒单位来说,对这个几乎零积累、无资源(刊号、房产等)的单位来说,对这个在全国30余家书业媒体全面亏损而独有商报盈利的传媒单位来说,首要的,是品牌提升,是影响产业,是“弘文”。

三、求新方可致远,求新求变,应体现在日常工作的时时刻刻,方方面面

与固本、弘文同等重要的,是求新,是创新。这一点,相对于改革发展中的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来说,也许更为重要。

在出版界,我们集团公司有最长的悠久历史和品牌,有最多的获奖图书和荣誉,有最强大的人才队伍和影响力,如此等等,这些都是“资本”,是本钱,没错,但掌握不好,就会成为包袱,成为阻碍我们锐意革新、进取的阻力和障碍。纵观国际上大的出版集团传媒集团,也都有这样的问题,都有一个如何“蜕变”的问题,而解决之道只有一个,就是在弘扬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求新、创新。我以为,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妨特别强调:求新才能致远。我们要“求新致远”(因此本篇征文题目也有意写成“求新致远”)。

(一)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市场经济条件下,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市场永远需要新品,即便老品牌也是如此。这就是默多克不断革新的原因,这就是乔布斯不断出新的原因,这才有新闻集团的应时而变,这才有苹果ipod、iphone、ipad甚至一机难求的盛况。当前,国际大的出版传媒集团,与其说有其各自的“成就感”,不如说更有其各自的“危机感”,从而有其强烈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意识。

(二)要有强烈的创新精神。这几年的中国出版集团,开拓创新的步伐明显加快、提速,无论是重组整合,还是数字出版,无论是海外拓展,还是谋求上市,都不断有大的动作,有些在业界反响很是强烈。这是集团公司前几年召开年度工作会时大家期盼最多的:集团公司要有大的动作,要有大的响动。也就是,要有创新。希望集团公司乘势而上,一鼓作气,不能停歇。因为全国不少出版集团都在跃跃欲试,都在开疆拓土,都在锐意创新。因为我们是国家队,是唯一中央批准的国字号的出版集团,是旗舰,我们还要“打造国际一流的出版传媒企业”。希望尽快上市成功,希望科学地重组(包括兼并联合)成功,希望不断有新思路、新举措问世。

(三)要有强烈的求实思维。创新是基于对客观现实的把握和对未来的科学前瞻,是对存量的准确认知和增量的理性预设。就集团公司来说,这几年,有好思路,有好办法,也有大成就。希望在核心理念的引领下,更好地分析自身,更好地、更科学地“求新”。比如集团公司的四十七八份报刊,能否及时地把握改革时机,进行创新,或者走报刊集团、报刊中心的路子,集约化经营,或者重组重振,寻求整合后的“单兵突进”,或者与集团公司以外的资本、报刊出版力量结合,或者与集团公司内的资本、报刊出版力量内部整合,总之,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报刊出版资源整合创新等办法,实事求是地壮大报刊主业,向国际、国内一些这方面成功的集团学习,尽快改变目前几十份报刊中相当一部分萎靡的状况。创新,如果只是羡慕ipad等“高新”而置自身可能做的于不顾,离真正意义上的“创”和“新”尚有距离。这仅是一个方面。衷心希望集团公司在“求新”的口号下有一些实实在在的措施,而求实运作,“创”起来较易,出“新”也相对来说难度较小,成功概率较大。

求新,一定要“求”,要孜孜以求,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调动一切固有资源,挖掘一切可能挖掘的力量,如此,才能真正走向“打造国际一流出版传媒企业”的“致远”之路。这是我们的信心所在,也是我们的衷心期许。

责任编辑:陈丽壮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