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21日,正值一年一度的上海书展。夏天的暑气还未散去,馆内迎来的火爆人潮,使得上海的浓浓书香氛围更加升温。自上海书展提出“上海首发,全国畅销”的概念以来,每年都吸引了不少名家、名社、名作轮番登场。据介绍,今年书展新书发布和签售超过百场。让我们来品读一些上海书展上的名家新作,好好享受阅读带来的内心宁静和愉悦。
文学
关键词:一座城市 一个时代
与往届不同,此次上海书展首次主办“上海国际文学周”,也是内地各大书展首创,活动邀请了海内外众多知名作家共话阅读,当然,文学类的名家新作的发布与签售也如火如荼。
1992年到2012年,20年6本书,陈丹燕选择“非虚构”的文体写上海。此次上海书展,陈丹燕新作《成为和平饭店》(上海文艺出版社)亮相。“以一种大饭店开放的、单纯的、见多识广的方式,勾连与证明一个个沧海桑田的旧时代,这是任何一座单纯的纪念碑都无法比肩的丰富与真切。”这是陈丹燕决意为一个饭店的前世今生书写的理由。对于书名中的“成为”二字,陈丹燕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对于一座城市来说,从华懋饭店到和平饭店有着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个过程跟上海这座城市的演变史是一样的——我们所看到的城市并不是上海人自己建造起来的,而是经历了由外来者所强加、在慢慢的社会发展过程中被逐渐吸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的过程,这其中有一个身份认同的问题。对于一个饭店、对于一座城市,都是这样。”
时隔十余年,知青文学作家梁晓声再度碰触知青题材作品,抒写青春成长史诗《知青》(青岛出版社),小说以上世纪60年代末的上山下乡运动为背景,描绘了一幅2000多万知识青年从城市走进农村、在广阔天地经受青春洗礼的恢弘历史画卷,重现了那段特殊历史背景下的群体生活。
《小王子》在中国的阅读普及,离不开精于法国文学翻译、语言风格雅致清新的著名翻译家周克希,另外,他的名字还与《包法利夫人》、《追寻逝去的时光》、《基督山伯爵》、《三剑客》……这些法国经典文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全新的《周克希译文集》在上海书展上推出,据出版方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介绍,在周克希30余年的翻译生涯中,他的译作由不同的出版社出版,显得零散,而且有些印数不多、年代久远的译作在市面上已难以寻得。这次历时4年,全面校订、重整旧译,全新的《周克希译文集》于今年陆续推出,目前第一辑《包法利夫人》、《侠盗亚森·罗平》、《不朽者》、《古老的法兰西》已出版。
或许对于作家而言,那些都是属于上个世纪的台北往事,著名词人姚谦如今更愿意提起的是新时代的北京故事。《脚趾上的星光》(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属于纯粹的小清新文学作品,写台北、北京两地的双城爱情,也在描述着姚谦对于感情与梦想的定义。这是一本关于理想与爱情的纪念册,愿我们也记得那片永远属于自己的星光。
社科
关键词:时事评论 生活感悟
上海书展上的人文社科类图书,名家新作品种较为丰富,有的结合时事评论,也有关于作者自身的生活感悟。如教育部原新闻发言人王旭明新作《名正言顺:为官说话之道》(重庆出版社)讲述微博时代,官员如何说好话;周濂的《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把幸福、公正、自由等哲学思考融进一个个现实事件和生命体验中,把深邃的哲学拉回“粗糙的地面”;周立波的《诙新闻》(上海人民出版社),对新闻事件的选择更倾向于解读其背后的现象和原因;同为知名主持人的曹可凡的《可凡倾听——不深不浅》(上海人民出版社)是可凡倾听系列丛书的第八本书;《没有意义就没有摇摆》(上海译文出版社),这是村上春树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音乐随笔,它说尽村上心中的好音乐,成为深入了解村上音乐世界的一个好机会;从传记作家到纪实作家,这次叶永烈把目光放到了国外,《叶永烈看世界》系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梦里南洋知多少》、《这就是韩国》、《从金字塔到迪拜塔》,讲述近几年的国外游记。
“许多朋友对哲学产生兴趣,要我推荐一本入门书。我不揣冒昧,就诚恳介绍这本书,并且说明理由是:‘这是我在台湾大学所讲的一门通识课程,听众对象是大学生,内容算是深入浅出,知识亮点也都作了适当的铺陈。加上从口语转记为文字,可读性较高。’”这是台湾大学教授傅佩荣对于《哲学与人生》(东方出版社)的简单评价。周国平认为,傅佩荣在他通识教育课程中,一是打通了各个精神领域,把人生问题置于文化的大视野中来考察。二是打通中西哲学,西方的重点放在苏格拉底和存在主义,中国则着重阐述了儒道两家哲学的内在理念及其价值,在建构现代人生哲学时对一切思想资源保持开放的心态。
《我是人间惆怅客:听杨雨讲纳兰》(中华书局),由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杨雨根据《百家讲坛》所作讲座“纳兰心事有谁知”整理增订而成。杨雨以女性的细腻情感,解读纳兰公子的美丽与哀愁。同为百家讲坛主讲人的纪连海新作《纪连海说甄嬛》(山东画报出版社)揭示了热播剧《后宫甄嬛传》背后的历史真相,给甄嬛迷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参考。
传记
关键词:演艺明星 励志分享
传记类图书,作为一种叙事性较强的文学体裁,其原汁原味的纪实性,不但是传记类图书区别于其他图书的最大特征,也是其吸引读者的一个必要条件,同时还是大众阅读领域中畅销书的一个重要来源。这次上海书展的人物传记以演艺行业名人居多,如关于昆曲表演艺术家蔡正仁的《雅部正音 官生魁首——蔡正仁传》(上海古籍出版社)、导演陆川的《野孩子的电影梦》(安徽人民出版社)、李立群的《李立群的人生风景》(复旦大学出版社)、闾丘露薇的《行走中的玫瑰》(上海文艺出版社)等。
其中,《李立群的人生风景》展现的是戏剧表演艺术家李立群,从海员到演员、从台湾到大陆、从相声到话剧、从电影到电视40年的精彩演艺生涯,其中有不少他对舞台剧、相声、电视、电影以及如何做一个好演员的点滴思考。以报道全球重大新闻事件闻名的女记者闾丘露薇,这次安静下来,不再评论时事,没有报道新闻,《行走中的玫瑰》以一颗素心面对自己,分享着或许每个人都在思考的一系列人生命题。有意思的是,该书的每个话题,诸如梦想、机遇、爱情、职业、压力、风险、困难、品位、名利等,都有相隔七年的两个视角,流年对照,不光是闾丘露薇的成长轨迹,也是每个年轻人的参照。
漫画
关键词:两岸共书 温暖怀旧
漫画及绘本以它独有的“慢风景”:温暖、睿智、生活、哲理、幽默等核心要素,给忙碌的现代人以无限的轻松和阅读乐趣。这次上海书展上的漫画作品以成人漫画居多,如著名漫画家郑辛遥的《漫条思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飞禽电台的《鸟少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慕容引刀的《忘了自己,做回一条狗吧》(中国华侨出版社)等。另外,不少台湾漫画作家的新作也亮相上海书展,如萧言中的《爱情谬论》(现代出版社)、弯弯的《转个弯,怎样都幸福》(人民文学出版社)等。
2002年,睿智而温暖的刀刀狗形象诞生互联网,网友们把它比作“中国的史努比”。刀刀的创作人刀爸——慕容引刀,其新作十年精品纪念画册《忘了自己,做回一条狗吧》精选了旧作中读者感情最深、共鸣最多的画作结集出版。不仅能使新读者眼前一亮,更能瞬间勾勒出熟悉刀刀的老读者的经典记忆,被称为“2012最怀旧最温暖最治愈的绘本”。
萧言中,台湾漫画界才子,与蔡志忠、朱德庸、敖幼祥齐名。他的《爱情谬论》讲述一只屡败屡战的猫,对爱勇往直前的故事。萧言中说:“如果能通过这只笨猫犯的错,让读者从中找到一条爱情捷径就好了。”如果有读者不知道弯弯是谁,但或许会对《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中女主角沈佳宜的好朋友胡家玮留有印象,胡家玮的扮演者就是弯弯,同时也是她的本名。而弯弯的另一重要身份是网络漫画家,她的新作《转个弯,怎样都幸福》以温暖画风重新诠释20幅经典童话故事、寓言与名画,并根据自己6年经历浓缩而成20则弯弯幸福小语。
权威评介
傅佩荣先生对于哲学真有心得,而且善于作简洁清晰的表达。比如在讲解哲学是“爱智”时,他把“爱智”定义为“保持好奇的天性,探询一切事物的真相”的生活态度,把“智慧”概括为“完整”和“根本”两个特征,又将“爱智”的“爱”解释为温和而理性的“友爱”,而与狂热的“情爱”、浮泛的“博爱”相区别,令人感到既准确又颇具新意。
——周国平评《哲学与人生》
追求梦想既迷人也费力,我们往往能由追求梦想者的回忆点滴中,嗅到梦想的甜美气息,以及追梦者淋漓的汗水味。李立群先生追求梦想的回忆点滴,既精彩又实在,一定能让有梦的人,见识到为梦想而燃烧的温暖光芒。
——蔡康永评《李立群的人生风景》
这群人(知青)绝不是历史的展览品,他们咬着牙把中国历史的断裂处连接起来了。是的,历史曾使他们的生命断裂,没想到他们在修补了自己的生命之后,立即又以生命修补了断裂的历史。
——余秋雨评《知青》
村上所处的现实环境也并不那么美妙。惟其环境不美妙,他才分外需要通过文学和音乐这样的虚拟世界去寻求美妙。在这个意义上,文学也好音乐也好,对于他都是对抗“制度语言”或体制性文体的一种武器,同时又是精神避难所或镇魂歌、安魂曲。
——林少华评《没有意义就没有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