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 部门工作动态 | 集团新闻 | 媒体关注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专题报道 | 一周回顾

只能活在云端的书不是好书

伯乐相马

【解释】:原指伯乐善于发现千里马。比喻善于发现和选拔人才;夸赞善于发现和选拔人才的人。

【出自】: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唐·韩愈《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每一届中国图书势力榜最终获奖的20本好书,早已成为中国年度阅读和文化的风向标。如果好书是千里马,那么,出版社、读者和评委就是伯乐。没有伯乐,再好的好书也只能被遗忘在寂冷的角落。让我们对这些伯乐们致敬,也让我们在快乐阅读中与好书成为亲切诚恳的伙伴。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五年是一个周期,这一次的颁奖盛典尤为可喜可贺,说明中国图书势力榜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格局,具有非常好的信誉度,其权威性、前瞻性完全建立起来了—既为中国出版业的前一年做了有力总结,又为未来一年起到了指向性的作用。我们可以看到,榜单越来越科学化,视野所及不止全国,乃至世界;活动运作模式也越来越完善,在全国的图书评奖活动中可谓独树一帜。通过本届评奖,我们还可以看到,去年的中国图书出版业,新人辈出,“80后”已经登台亮相,尤其是在非文学类中,新一代写作者已经引领风骚;而在纯文学方面,“老戏骨”们依然是主力,继续贡献着具有思想深度和文化力度的优秀作品。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长孙月沐:一些严肃的文学者仍然坚持认真对待写作,像前几届获奖的齐邦媛的《巨流河》、贾平凹的《带灯》,都看得出写作功底很深;今年获奖的《妈阁是座城》、《涂自强的个人悲伤》也不错。一个好的书榜除了参考市场,还应该有自己的信心和判断。好书的概念见仁见智,学者更注重厚度、读者喜欢节奏明快、情节性强的。在图书评选活动中,媒体应该起到一个正向的引导作用,一方面考虑专家的眼光,另一方面也照顾读者的口味,可以提供略高于读者水平线的,但不能是怎么跳都够不着的,太过小众也限制了读者群的扩大。

书评人止庵:一个好的书榜,首先要声誉高,再者评出的图书要让人记住,20本年度好书,有点偏多。中国图书势力榜已经办了五届,要怎么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出特色,就要精练、细分化,如果数量不改变的话,建议不要用排名制,可以考虑评出作品在某方面的成就奖,比如年度最佳乡土作品、年度最佳儿童文学作品、年度销量最高作品,这样作品才容易被记住。虽然这样操作起来比较繁琐,但会增强榜单的吸引力,它直接给不同需求的读者指明了阅读选择的方向。畅销书分两种,一种是长销书,一种是在市场上昙花一现、风光一时的。某些畅销书已经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就没必要再为其锦上添花。

书评人小宝:在专家评选之外,考虑市场、读者的支持率是中国图书势力榜的优点。专家也有自己的局限性,也受到自己兴趣喜好的影响,专家代表的只是一部分人的口味,如果图书本身专业性比较强,读者群本来就不大,专家在有限的领域内一发声,就定了这本书的定位和基调。这对读者来说是不好的,也起不到推动全民阅读的作用。

文学评论家李敬泽:中国图书势力榜反应了过去一年图书出版、文学乃至文化的全貌,有力地指导着大众的阅读。在我看来,这个奖有两个特点:一是慢,二是接地气。说到慢,大多数图书评奖多是在年底或年初举行,而中国图书势力榜的颁奖礼却在3月底,这样的慢,特别符合读书的价值观。毕竟,读书本来就不用着急,时间更不会使好书变质,2013年有那么多好书,我们还没有读完,可以等一等,可以慢一点,不必那么急吼吼。说到接地气,许多图书评奖主要靠评委们投票,作品太过于高大上,当专家们自以为太知道什么是好书的时候,也容易陷入某文化上的骄横与虚妄,而结果便常常是获奖图书甚至连评委本人都不愿意阅读;而中国图书势力榜的评选,除了专家的意见之外,也尊重了读者和市场的选择,体现了一种亲切和诚恳的价值观。毕竟,一本书的生命不应该只是活在云端,而是能够活在读者的阅读里,成为读者精神生活中亲切、诚恳的伙伴。

文学评论家谢有顺:中国图书势力榜体现了多种价值,在读者、市场、专家几大力量间找到了一个契合点,是一个很好的评价体系。未来,可以考虑细分上榜书籍的分类。媒体可以适当引导和塑造读者,将诸如诗歌等一些小众偏门的书籍推荐给读者。

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社长李春凯:这个榜没有走小圈子路线,也没有只走市场路线,而是兼顾多方,倾听读者声音,注重专家的意见,参考市场的销量,是一个有说服力的、考量相对客观和综合的榜。我非常高兴地看到上榜的书籍中严肃文学作品占有重要之地,这是对严肃文学的弘扬,同时,也希望这个榜继续办下去,将阅读的盛事普及到每个读者的心里。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副总经理潘振平:感谢主办方给予我们的荣誉。图书是一个永恒的行业—人类对文字的消费是永恒的,对故事的消费是永恒的,对思想的消费也是永恒的。所以,我完全不同意出版是夕阳产业的说法;即便未来数字阅读盛行,纸质图书也会与之并存很长的时间,因为把书拿在手里一页一页地翻阅,这种阅读体验是电子产品不可替代的。

上海读客图书有限公司董事长华楠:书是文化的载体,我们国家的文化这么丰富,有各种各样的支流,表现出来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这次读客的获奖图书是公益类图书,显得比较特别,其实这就是我们的风格。有人说读客是“闯入出版业的野蛮人”,事实上,我们做的只是认清文化潮流、挑选合适的作品,所以说我们只起到一个推动文化潮流的作用,是名副其实的“推手”。中国图书势力榜五年来已经在业界形成了一定的权威性,我建议在“虚构”和“非虚构”之外再加一个“互联网时代”版块。

长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黎波:中国图书势力榜评选出很多好书,推进了全民阅读的风气。作为一个年度行业盛典,汇聚了各路名家和出版社,为什么不把商业客户也同时引入呢?中国图书势力榜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以前的平台是书店、报纸、现在我们可以把每个活动变成平台,做大做精,将其变成一种行业的仪式,让作家、出版社、读者、企业都愿意冲着这个仪式而来。

中南博集天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黄隽青:感谢广州日报一直对文化发展、对民营出版的大力支持,感谢主办方将金推手奖颁发给我们。正如梁晓声所说,读书是古老而优雅的传统。提高民族的阅读率,出版社有责任,媒体也有责任,通过这个图书评奖活动,我们欣喜地看见有责任的媒体正在脚踏实地的做实事。

就当下的图书出版而言,营销渠道很重要,水无法流动,人就无法饮用到甘泉。图书业一样,好书读者不知道,也就很难阅读到。

北京凤凰联动图书发行有限公司总编辑李杰(一航):能够将“金推手”的殊荣颁给凤凰联动,我们深表感谢。同时,希望广州日报能够继续关注传统出版产业,祝福“图书势力榜”评奖活动一届胜过一届,为激励文化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读者是需要培养的,但高深的书让人望而却步,久而久之,读者就不读书了,去看电视剧、玩游戏去了。中国图书势力榜要做的事情是主流媒体推广有品质的阅读,培养读者群体,意义非凡。

北京时代华语图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朱文平:广东,尤其是广州,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国内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这片土地上孕育而生的中国图书势力榜是业内重要的“风向标”,具有很高的认可度。我们出品的书籍,很荣幸可以数次登上这份榜单。

北京白马时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监蒋婷:能够获得金推手奖,我们感到特别荣幸。白马时光一直致力于把青春文学做得更为精细,与读者进行更为良好的互动,同时也为作者提供更多业务的开拓。现在比较有名的几位青春文学作者,作品的影视版权都已经被购买了。所以,我们认为青春文学以后还会有一个非常大的前景。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汪媛媛:中信出版社已经连续三年获得金推手奖。广州日报能够每年坚持做这么一次活动,推动全民阅读,是一件非常值得尊敬的事,值得倡导和推广。

北京磨铁图书有限公司副总裁赵鑫玮:感谢主办方和读者一直对磨铁图书的支持。2013年,磨铁推出了很多在图书市场、学术口碑、文化传播等各方面表现不俗的畅销书,当然也不乏超级畅销书,磨铁将在2014年推出更多好的图书,以答谢读者对磨铁图书的关注与厚爱。

连续五届中国图书势力榜,我们从未缺席,我们认为,好的图书不一定是卖得好的,其实很多很有价值的书不是卖不掉,是因为读者不知道它的价值。我们现在希望做的努力,是把一本过去可能认为它不好卖的,但它很有价值的书推荐给读者。

机械工业出版社副社长李奇:机械工业出版社是专业的科技出版社,长久以来,只专注专业的经济、科技等领域,但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开始有了更多的跨界尝试。此次我们出版的《微信,这样玩才赚钱》正是体现我们跨界出版思路的一部作品。在互联网浪潮下,现代出版社更注重软营销,所以中国图书势力榜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实行软营销的最佳平台。感谢这个平台,让读者能接触到更多有益心智的好作品。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第二编辑室主任张引墨:中国图书势力榜的一大特点是所有的书都是多方共同挑选的,综合了发行量、读者喜爱程度、专家意见等诸多元素,很有说服力。这个奖很有意思—它集合了那么多不同的声音,那么多不同的年代,那么多不同种类的作品,可是,每一个个体代表自己发言的时候,他/她有可能打动所有的人。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总监张践:感谢主办方将金推手奖颁给我们,我们将为读者出版更多的好书,让更多的好书走进读者的书架。在图书与电视、电影、网络等竞争中,作为出版人,我们必须为消费者提供更强有力的购买图书的理由。

重庆出版集团图书发行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岭: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个活动,感觉很好。在图书出版这样不景气的情况下,举办这样一个高规格、高水平的活动,无论是对于出版社,还是对于作者来说,都提升了信心。参加活动的都是图书业内有影响的作者和出版社,效果非常好。我希望明年能更主动地参与这个活动。

责任编辑:袁思源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