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简介 | 集团领导 | 重要文件 | 组织结构 | 集团成员 | 大事记 | 企业文化 | 党群工作 | 文件下载 | 网站集群

守正出新天地宽(中华书局 翁向红)

发布日期:2011-06-29   作者:翁向红   新闻来源: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3年11月19日晚上,北京大学朗润园的中古史研究中心,中华书局市场部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会议前的准备工作。他们精心地摆正横幅上的八个大字:弘扬传统,重塑品牌。

他们的心情有些紧张,更多的是兴奋。六年了,中华书局一直在低谷中徘徊,明天将是中华书局和学界密切联系的一个新起点,中华书局将进入酝酿转型的重要时期。

前一段,在进行清理现有图书资源的过程中,局领导发现许多学术价值很高的图书断档已经好多年,不少专业读者急需却难以买到。这个问题引起了新班子的极大关注,意识到加强与学界的联系,回归中华书局主业的工作迫在眉睫。新班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开篇之举就是组织了一场共商重印中华品牌图书的座谈会。30多位学界代表为中华书局重塑品牌、回归主业积极建言献策。会上,袁行霈教授的“守正出新”一语更是振聋发聩。

中华书局接受了袁先生这洪钟般的声音:“守正出新”。

中华书局有古籍整理和学术著作强大优势,这优势被视为“中华书局”品牌的核心。中华书局在“古籍整理、学术著作”主业上该如何发挥优势?中华书局践行“守正”的重要一步,便是一个让学术界惊喜不已的举措:重印优秀古籍整理、学术著作。随后,很多学术大师重头的著作集重新汇聚到中华书局,已故学者的著作如“顾颉刚全集”、“黄侃文集”、“孟森著作集”等,当代著名学者的著作如“王钟翰清史论集”、“何兹全文集”等等。

中华书局还承担着国家“十一五”重点选题规划15种(总计1370种),承担着国家古籍整理出版“十一五”项目39种(总计196种)。中华书局在挺拔主业的道路上走得坚定而踏实。

但是,沉醉于“古籍整理和学术著作出版重镇”的名号,是真正的“守正”吗?中华书局领导班子清醒地认识到,在牢牢守住主业的基础上,“出新”是中华书局走向市场化的必由之路。“守正”基础越扎实,“出新”之路越宽广。不“守正”,无法“出新”;不“出新”,也难以“守正”。

中华书局总经理李岩提出,要创新认识“古籍整理”的概念,介入现代营销理念,用市场化的方式整理出版古籍学术。不能仅仅满足于古籍的粗加工,而是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利用已有的古籍整理成果和资源,提供介绍、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梯次产品、延伸产品,丰富延展产品线,使之形成系列、规模。

2004年9月,新成立不久的大众读物工作室以引领历史读物出版风气的“正说”历史书系,成为中华书局进入拐点时期的重要标志。这套得到了市场认可的畅销书系,不但满足了普通读者对于历史真相的探索欲,也让中华书局发现了市场的空间——传统文化的普及和延伸开发。此后出版的《万历十五年》(增订纪念本)、《国史十六讲》、《兵以诈立》都有很好的市场反应;2006年推出的《于丹论语心得》更是把中华书局带入了超级畅销出版的行列,接着,《明亡清兴六十年》、《马未都说收藏》等图书也都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除了创新性的解读,对传统经典的普及也是市场化运作关注的重点。在经典普及读本领域,为满足读者不同需求,注重市场的开拓和细分。比如《史记》《三国志》既有白文普及本,也有文白对照本;“中华经典藏书”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精华以准确、权威的注译形式呈现给普通读者。这些经典文史普及图书也收到了很好的市场反响。

中华书局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我局图书出版的基本思路是挺拔主业,保持品牌,突出重点,在坚持中华书局的学术传统、专业优势的基础上,向相关、相近的领域拓展,形成适应市场和现代读者需求的多层次出书格局,使我社成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的内容提供商。以此,中华书局将自己出版宗旨从“弘扬传统,服务学术”丰富为十六个字: “弘扬传统,服务学术,传承文明,优化生活。”

责任编辑:陈丽壮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