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 部门工作动态 | 集团新闻 | 媒体关注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专题报道 | 一周回顾

出版业缺的不仅是钱 文化责任是第一要义

近日,著名出版理论家刘杲写给三联书店的一封信《三联书店的传统何在》被公布。今年是三联书店成立80周年,刘杲受邀题词,但他婉拒了这一请求,并在6月15日给相关负责人回了一封书信,写上了他对三联书店的由衷期望。刘杲曾任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和国家版权局副局长,作为出版界的老前辈和历史的见证者,刘杲在书信中指出,优良的出版传统应该“坚持文化理想与商业智慧的统一”。

当前,出版正朝着产业化、规模化的方向快速发展。一个鲜明的特征是,自文化体制改革以来,一批出版传媒集团相继实现了股份制改造并上市融资。截至2012年2月15日,已有49家出版企业上市。在政策的助推下,出版传媒企业上市还将迎来热潮。“十二五”期间,中国出版集团、中国科技出版集团等一批重要的出版企业都将准备上市。9月23日,在2012年出版传媒集团主要负责人座谈会上,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的讲话更加明确了这一发展方向,他表示,要积极推进出版传媒集团的股份制改造,大力推动出版传媒企业上市,加大兼并重组力度,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推动产业规模实力迅速壮大,质量效益显著提升。

对于资本市场来说,追逐的是利润。获得资本青睐的出版产业是否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优质图书呢?9月19日,三联书店总编辑李昕做客人民网文化讲坛,直面出版业发展的问题。近几年,李昕发现,出版产业的规模做大了,出版的书多了,但是好书的比例实际上在降低。大家忙着出书赚钱,并没有花多少心思出版优质图书。他认为,出版产业化之后,有一个问题一直没有解决,那就是出版产业是否具有事业性,从来没有人说清楚这个问题,所以,导致用衡量产业发展的指标来衡量出版社的成绩。他认为,出版产业的评价体系恐怕出了问题,出版应该更强调文化贡献,而文化贡献不能单纯用经济指标来统计。

对于中国出版企业排队上市的热潮,李昕表示困惑,出版行业并不是一个高盈利的行业,也不是一个高成长性的行业,因此西方的出版企业上市的很少,为什么中国会有这么多出版企业上市呢?在他看来,出版社未必都那么需要钱,在这种情况下,上市的必要性就值得怀疑了。

企业上市是为了融资,利用资本市场获得更大的发展,创造经济效益,但是中国出版企业所做的经济效益对这个国家究竟有多大意义?李昕做了一个估算,全国582家出版社,平均每家每年产生2000万元利润,全年创造的利润不到116亿元,但是中石油一年的利润是1330亿元,也就是说全国的出版社创造的总利润不及中石油一年利润的1/10。“但是像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三联书店这样的出版社所做出的文化贡献,是几个中石油都比不上的。”李昕表示,在强调出版产业做大做强的同时,要把做好做优作为前提,对出版社进行评价,一定要把文化贡献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在出版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坚守人文理想的三联书店其实也做到了经济效益的提升。据了解,这几年,三联书店的图书盈利逐年提高。2008年,盈利1000万元左右,2011年达到3300万元,2012年可能会接近4000万元。三联书店所属的中国出版集团正在筹划上市,李昕表示中国出版集团给三联书店的压力也很大,每年销售收入和利润要增长10%以上。

李昕提出的问题值得出版人深思。文化贡献是出版社的第一要义吗?出版产业已经搭上了资本快车,如何在承担文化责任的前提下追求利润?这些讨论已久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出版界。不得不说,出版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多了一份与生俱来的社会责任。有人指出,对出版社而言,经济效益和文化贡献同样重要,无孰轻孰重之分。刘杲在写给三联书店的信中说:“这些年很多人谈论三联书店的传统。什么是三联书店的传统?意见并不一致。表面说起来,多数侧重于文化,很少侧重于经济。实际做起来,多数侧重于经济,很少侧重于文化。我认为,三联书店的优良传统包括文化和经济两个方面,只侧重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是片面的,不完整的。”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