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成立于1912年元旦,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之一,由我国近代著名教育思想家和出版家陆费逵(伯鸿)先生在上海创办。
中华书局成立之初,奉行“开启民智”的宗旨,以编辑出版各类教科书为主,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推行新式教育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中华书局也因此迅速崛起,成为当时国内大型出版企业之一。
随着事业的发展,中华书局云集了一大批专家学者及社会名流,如梁启超、于右任、范源濂、马君武、田汉、张闻天、潘汉年、徐志摩、钱歌川、陈伯吹、张相、舒新城等,陆续出版了《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辞海》、《四部备要》、《古今图书集成》等具有深远影响的书籍,编辑出版了《大中华》、《新中华》、《学衡》、《中华学生界》、《中华小说界》、《小朋友》、《中华故事》等20余种深受读者欢迎的刊物。
从建局到1949年,中华书局共出书5800余种,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重要古籍、少儿读物等多种门类。在全国各地设立了50多个分支局,1000多家分销处,还在新加坡、香港和台湾地区相继设立分局,业务遍及全国,并逐渐向海外发展,是当时中国仅有的几家大型综合出版企业之一。
1954年5月,中华书局实行公私合营,总部从上海迁到北京。同时在上海留有中华书局上海办事处,1958年改组为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同年,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立,中华书局被指定为该小组的办事机构,并由一个综合性出版社转变为整理出版中国古代和近代文学、历史、哲学、语言文字古籍类图书及相关学术著作、通俗读物的专业出版社。
1958年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华书局遵守国家规定的出版专业分工范围,出版了《资治通鉴》、《全唐文》、《全唐诗》、《甲骨文合集》、《殷周金文集成》、《中华大藏经》、《文苑英华》、《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清实录》、《光绪朝朱批奏折》、《永乐大典》、《汉语方言大词典》、《王力古汉语字典》等一大批古代文、史、哲、语言文字等经典文献和古籍整理图书,特别是历经20年时间,组织全国上百位专家学者整理出版的“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点校本,被公认为新中国最伟大的古籍整理出版工程。2006年,中华书局着手规划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工作,截至2020年4月,修订本《史记》《新五代史》《旧五代史》《辽史》《魏书》《宋书》《南齐书》《隋书》《金史》已经出版,受到普遍欢迎。
中华书局陆续推出的重点丛书如“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历代史料笔记丛刊”、“二十四史研究资料丛刊”、“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中外交通史籍丛刊”、“中外关系史名著译丛”、“中华史学丛书”、“中国近代人物文集丛书”、“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新编诸子集成”、“中国佛教典籍选刊”、“道教典籍选刊”、“理学丛书”、“学术笔记丛刊”、“古逸丛书三编”、“宋元明清书目题跋丛刊”、“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等,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基本典籍。
中华书局编辑出版的学术集刊以及期刊《文史》、《文史知识》、《中华活页文选》、《书品》、《中华遗产》、《月读》、《中国出版史研究》等,在社会各界有着广泛影响。
2003年底,中华书局在北京大学召开“弘扬传统,重塑品牌”座谈会,袁行霈教授寄语中华书局要“守正出新”,给书局同仁很大启发。大家逐渐形成共识,认识到“守正”就是要坚持中华书局90多年来所积淀的品牌和传统文化,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为立身之本;“出新”就是要把书局已有的丰富资源有效地拓展、转化,使之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通俗历史文化读物。2004年,书局成立了大众读物编辑室,陆续推出了“系列正说”图书,以及其他面向大众的普及性历史读物,受到读者的热捧,取得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除了在大众普及读物领域突飞猛进外,在学术普及读物领域,中华书局推出了《顺生论》、《禅外说禅》等5种“张中行系列作品”以及《国史十六讲》、《万历十五年》、《兵以诈立——我读<孙子>》等,这个板块的出新,改变了中华书局只出版艰深学术著作的观念。在“经典普及读本”领域,推出了“中华经典藏书”、“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以及《史记》、《三国志》、《资治通鉴》的文白对照本等。这个大胆尝试,不仅很好地利用了品牌优势,而且成为古籍整理图书与大众普及读物之间的桥梁。
如今,中华书局在挺拔古籍整理和学术著作出版主业、加大传统文化普及读物出版力度的同时,开展了数字内容资源的多元化授权经营,以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推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进一步优化图书结构,建立反应灵敏的市场营销网络,加强优势品牌的建立和维护,力争走出有自己特色的发展之路。
网址:http://www.zhbc.com.cn/